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莫高窟壁畫修復師:耗一輩子為后人留下不能復制的文明
夏日酷暑,強烈的太陽輻射足以灼傷皮膚;冬季酷寒,人們裹著帶膻味兒的羊皮襖子過冬。人們最常吃的飯是白水煮面條,前面放著一碗鹽巴一碗醋,拿戈壁灘上的紅柳枝當筷子,一頓飯就在騰騰的水汽中吃完了。
修自來水是八十年代之后的事了,那之前,李云鶴們吃的是苦口泉的水,鹽分高,味道苦澀,“剛來的時候都要鬧一個月肚子”。
直到1985年才搬到一兩公里外的公寓中。九十年代,院里想要給他在省會蘭州分房,離開一線從事研究工作,李云鶴沒同意,“我修了一輩子壁畫,弄我到蘭州干嗎去?不如待在敦煌守著這些東西?!?/p>
1998年,李云鶴被敦煌研究院返聘,繼續(xù)“扎”在洞窟里修壁畫。
到如今,這位常書鴻口中的“小李”已經(jīng)86歲。他做了63年修復師,4000余平米壁畫經(jīng)歷過他的“醫(yī)治”,晚輩們叫他“爺爺”,也說他是“壁畫修復領(lǐng)域的祖師爺”。
“醫(yī)德”
莫高窟距離敦煌市區(qū)25公里,沙丘、戈壁,四周是千篇一律的黃色。李曉洋的童年時光,有很長在莫高窟度過。住處距離九層樓不到50米,每天黃昏,李曉洋就被“派”去洞窟喊爺爺吃飯。
130窟前面曾經(jīng)有一片小池塘,春夏一到,總能從里面抓到小青蛙,時間長了,大家給池塘起名“青蛙池”。
洞窟門口的水泥斜坡是小孩子們的天然滑梯,李曉洋經(jīng)常在口袋里裝上滿當當?shù)纳匙樱缓罅嘀粋€小紙板跑去玩,沙子一撒,紙板一鋪,一屁股坐上去,就嗖嗖嗖地滑到底。
每年圣誕、元旦等節(jié)日,敦煌研究院會把小孩子們?nèi)颊偌饋恚谑程么髲d,李曉洋們一邊吃水果和零食,一邊聽老師講壁畫故事,九色鹿和舍身飼虎是每個“窟二代”的童年符號。
那時候,李曉洋覺得壁畫修復工作很酷,聚精會神地坐在壁畫前,拿著工具,像醫(yī)生給患者治病。因為要援助兄弟單位,爺爺和叔叔經(jīng)常四處出差,指導修復國內(nèi)其他地區(qū)的受損壁畫,在李曉洋眼里,“那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出差’這個詞可以安在我身上,覺得特別洋氣?!?/p>
不過,十幾年過去了,李曉洋也成了一位修復師,卻發(fā)現(xiàn)這份工作并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高大上”。剛剛?cè)胄袝r,他每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做這些有什么意義?!?/p>
讓李曉洋印象最深的是石家莊毗盧寺的壁畫,因為酥堿病害嚴重,僅僅一塊40厘米高60厘米長的壁畫就花費了他三天的時間,干燥、脫鹽處理、二次加固……許多道工序。
一位當?shù)氐睦先私?jīng)常來看他們修壁畫,有一天終于忍不住開口:“小伙子,我前兩天來你就坐在這兒,怎么今天還在這兒?”
“每天坐在同一個地方,重復同樣的步驟,有時要幾百上千次,一天下來胳膊都酸了?!崩顣匝笳f,“當時覺得真枯燥?!?/p>
類似的感受在年輕人中并不罕見。80后壁畫修復師付磊原本在部隊里當兵,退伍后來到莫高窟工作。早晨,在部隊時的跑操時間,他要坐在洞窟里修壁畫;上午,在部隊時的訓練時間,他要坐在洞窟里修壁畫;下午,在部隊時的體能時間,他還要坐在洞窟里修壁畫……付磊覺得“鬧心”,起初那段日子,時不時要出去走走。
來自河南的喬兆廣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剛?cè)胄袝r,一到正午就早早放下手中的活兒準備吃飯,幾個年輕人在洞窟門口等啊等,也不見師父們出來,又不好意思進去叫,只能在門口瞎溜達,眼看著已經(jīng)過飯點半小時,實在熬不住了,跑進洞窟里叫師傅,“還以為他們沒看表,其實根本就把時間給忘了?!?/p>
“我?guī)煾凳抢钤弃Q老師的徒弟?!眴陶讖V說。如今這些80后成了修復師隊伍的中堅力量,也開始帶徒弟了。很多人會感嘆,連86歲的“祖師爺”李云鶴都還在一線工作,“我們有啥理由不好好干呢?”
出差援助其他單位修復壁畫時,住宿條件經(jīng)常很艱苦,但李云鶴睡簡陋的招待所可以,睡帳篷可以,睡“一刮風一身土”的洞子里也不說什么。
如今在榆林窟工作,四下無人,戈壁灘廣闊無邊,李云鶴和其他修復師們就住在臨時搭建的簡易房中,“兩片鋁片夾著一片保溫板。上班時間干工作,下班時間聊天,聊的還是工作那點事?!?/p>
李波記得,1994年,他跟隨父親李云鶴去青海塔爾寺修復壁畫,夜里住在喇嘛的房間,忙了一天,關(guān)燈后他很快睡著了。沒多久突然被父親叫醒,要探討怎么修復才能讓壁畫狀態(tài)最好?!安貍鞣鸾痰谋诋嫸紩诒韺铀⑸戏雷o膜,所以顏料起甲特別難修。”李波說,那是他入行的第四年,父親第一次以同行的口吻和他討論工作問題,“那次之后就成常態(tài)了,經(jīng)常夜里突然被叫醒,交代一些事情,或者要聽聽我的看法?!?/p>
前不久,他在榆林窟和父親一起做塑像修復工作,夜里三點多了,迷迷糊糊被叫醒,“雕塑嘴型上的高低起伏你考慮到了沒有?”李云鶴一邊說著還一邊拿起手機,翻出照片,繼續(xù)看雕塑嘴角的陰影和線條。
作為李云鶴帶出的徒弟,李曉洋和叔叔李波都聽過無數(shù)次關(guān)于“醫(yī)生”的比喻。李云鶴經(jīng)常說,醫(yī)生給病人輸液,扎疼了還會被抱怨,但修復師給壁畫治病,文物不會說話,所以更要有醫(yī)德,更要有敬畏心。
在杭州修復鳳凰寺的壁畫時,一個學生不小心把壁畫粘到了手上,“這很正常,掉下來也很正常,但是你得給貼回去,結(jié)果這個娃娃隨隨便便把這塊壁畫從手上給彈走了?!崩钤弃Q回憶,“我把他給攆回去了。”
和風賽跑
2012年的夏天,李曉洋工作的第二年。一個傍晚,他和爺爺結(jié)束工作從現(xiàn)場走出來,有親人打來電話問候,李云鶴拍了拍身上的土,坐到洞窟旁的小石墩上。
盛夏的西北,六點鐘的陽光依然刺眼,光線漫在李云鶴臉上,閃著密密麻麻的白色胡茬。在李曉洋印象中,爺爺身體一直非常好,從沒老過。他有點出神:“雖然他嘴上不說對我的期望,但是能感覺到他把這個東西看得比他生命還重要,他希望我能繼續(xù)做。忽然覺得到我選擇自己人生方向的時候了?!?/p>
讓李曉洋最終留在這個行業(yè)中的“決定性瞬間”發(fā)生在2014年。那一年,他和同事在莫高窟第360窟開展修復工作。
平日里,壁畫被腳手架隔成小塊,修復師坐在壁畫前十幾厘米的位置,看到的是顏料、晶體、墻壁和泥土,加上壁畫起甲嚴重,光線照過來,影子亂糟糟,根本看不清原壁畫的模樣。
項目完工的那天,所有腳手架被拆走,李曉洋站在自己修復好的壁畫面前,突然被感動了:360窟北壁,藥師經(jīng)變圖,不到一米高的文殊菩薩像在自己修復后重新顯現(xiàn)出來,巴掌大小的臉上,“眉眼、鼻翼、嘴角,太細致了,線條特別好。”李曉洋回憶,“當時就覺得,如果不是我們修復,好多人再也看不到這些東西了。從那一刻開始找到了成就感?!?/p>
平日里,李云鶴經(jīng)常囑咐年輕修復師們:“從事修復行業(yè),不要做了幾年,就覺得自己翅膀硬了、夠吃老本了,必須不斷總結(jié)日常的經(jīng)驗,不斷學習新的技術(shù)?!?/p>
李波說,從八十年代開始,莫高窟的文物保護進入科學保護時期,壁畫修復前要進行地質(zhì)調(diào)查、環(huán)境監(jiān)測,用新技術(shù)、新材料保護洞窟。
編輯:周佳佳
關(guān)鍵詞:莫高窟壁畫修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