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陪伴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重陽節(jié)當天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讀者座談會在國家圖書館進行。10多位銀發(fā)老人圍坐一堂,暢聊“互聯網如何改變閱讀和生活”。當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都不再是難事,當網上沖浪變得稀松平常,老人們感慨,又一個新世界向他們打開。這些“30后”搞懂了APP、玩轉了微信,也萌生了新的學習目標——學會逛淘寶、手機銀行轉賬。
在互聯網時代,年輕人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時代的寵兒,“得年輕者得天下”成為人們的信條。產品的研發(fā)設計、推廣普及,以及數字信息獲取與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年輕用戶都是無可替代的“軸心”。于是,年輕的互聯網與年輕人一起搖擺,在傳統的社會文化和秩序中開疆拓土,一步步重塑著我們的生活和社會關系。
預約出行、掌上閱讀、網上訂餐、手機轉賬、網絡購物……互聯網時代,動一動手指,世界就在你眼前。但在數字化的一路狂奔中,老年人成了被遺忘的群體。也許他們并不能讓“轉化率”等各種KPI(關鍵績效指標)數據變得更搶眼,或許推進老年人觸網的性價比沒有那么高,但他們依舊有權利享受數字生活帶來的服務和個人發(fā)展機會。有不少人認為,銀發(fā)一族沒有必要趕互聯網時代的潮流,但旺盛的需求證明,老年人一樣可以成為弄潮兒。
需要指出的是,互聯網的普及無法遮蔽掉橫亙在老年人面前的數字鴻溝。而且,隨著互聯網在公私領域的更深“植入”,以及“銀發(fā)浪潮”的加速到來,這條溝正變得更寬、更深。老年人對數字文化服務的需求不應繼續(xù)被漠視,正視并維護他們的信息以及線上接受服務的權益,也不應只在重陽節(jié)時才被提起。
消弭數字鴻溝、推進老年文化建設,作為文化交流中心的圖書館、文化館責無旁貸。早在2014年,國家圖書館就開始提供專門的老年讀者公益培訓服務,手把手教老人們使用電腦、網上沖浪。但在巨大的需求面前,現有的服務供給捉襟見肘,即使是身在北京的老人,頻繁往返于國圖也非上策。相較之下,老年人公益數字文化服務進高校、進社區(qū)更為合理可行。利用現有文化共享工程等平臺,共建共享服務,也是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機構的責任所在。在這方面,需要政府、社會、家庭聯動和協作。
培養(yǎng)老年人數字信息獲取能力、保障老年人網絡環(huán)境安全、加大老年人網絡內容生產、打通老人信息聯通的“最后一公里”,陪伴老人跨越數字鴻溝,盡管千頭萬緒,但總要邁出第一步。只有不斷加大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才能讓座談會上老人們口中的“如金似玉的好年頭,趕上了夕陽紅的好時代”真正成為現實。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重陽節(jié) 陪伴老人 互聯網 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