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很黨派 很黨派
選擇遠方——深切懷念徐采棟先生
工作千頭萬緒,從抓教育入手。改變貧困面貌,人才是關鍵。徐采棟的足跡遍布全省各縣、鄉(xiāng)的小學、中學、大學。他說:“人才的培育事關國家千秋大業(yè),應從基礎教育抓起,從師資入手。這件事現(xiàn)已受到普遍重視,很快就會成為社會爭奪的制高點?!?/p>
傾情教育 惠澤山鄉(xiāng)
翻山越嶺,對于一個花甲之年的老人來說實在辛苦,可徐采棟并未把身體勞累當成事,他先到各大學視察了一圈,看到解放30多年了,高校建設發(fā)展緩慢,一些學校的教學樓、圖書館破破爛爛,有的學校根本沒有實驗樓;再到農(nóng)村一些中小學,只見一些學校危房率很高,有的孩子就坐在磚頭上學習,……
徐采棟的心被揪住了!
他下決心在任期內(nèi)改變這種狀況,要為大學修建教學樓、圖書館和實驗樓,要把全省中小學危房改建一新。他曾經(jīng)說:“在某種意義上講,大學是一個地方科學、文化水平的窗口。改革開放以來不能不注意這個窗口的形象??晌覀冑F州的大學實在拿不出手?!彼嶙h,為每所大學新蓋三幢大樓:實驗樓、教學樓和圖書兼辦公樓,人稱“三大件”。
無論是修建“三大件”,還是危房改造,都需一筆數(shù)額不菲的資金。他為此奔走呼吁。得到政府支持,他去向世界銀行貸款,到英國、法國一些大學去簽訂合同,并與同行研究從樓房建造到設施配套和師資培訓一整套方案的計劃和運作。經(jīng)過多方籌措,各地政府和群眾集資,陸續(xù)湊集了兩個億的資金,分批分期把兩大工程干起來了,基本完成了當年他許下的諾言。
新的教學樓、圖書館,許多中小學新校舍,在貴州大地豎起,徐省長的口碑也留在貴州百姓心中。
徐采棟深深地愛著祖國和人民,但是他沒有把這種愛停留在口頭上,而是體現(xiàn)在行動中,把腳印深深地留在貴州苗寨和大山中。每當談起他那“剪不斷理還亂”的貴州情節(jié)、大西南情節(jié),他總是說:“貴州擁有雄厚的資源,一定能實現(xiàn)小康,用金飯碗去品味富裕的美酒?!?/p>
貴州是個有三四百萬人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地區(qū),抓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chǎn)力,搞萬人科技扶貧團,是徐采棟上任伊始的另一件大事。
貴州扶貧團的主要指導思想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變輸血為造血。他自任扶貧團團長,組織科技人員培訓貧困地區(qū)農(nóng)民。僅1986年,就有近1.1萬名科技人員進山下鄉(xiāng),他們走苗鄉(xiāng),進侗寨,出主意,搞咨詢,幫助農(nóng)民解決實際問題。推廣良種、雜交水稻,改良土壤,大搞養(yǎng)殖……。農(nóng)民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扶貧團成效顯著。
老驥伏櫪 壯心不已
1987年,中國科協(xié)在全國推選兩人介紹扶貧經(jīng)驗,徐采棟是其中之一。
1992年,徐采棟擔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作為一個中科院院士,一個在冶金理論和科研、教學上成就卓著的科學家,參與領導一個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參政黨,繼續(xù)為國家的發(fā)展效力,徐采棟感到無尚欣慰。
正當改革大潮在東南沿海洶涌澎湃之時,九三學社卻把著眼點投向縮小東西部差距,實施開發(fā)大西南戰(zhàn)略。繼《關于長江上游生態(tài)保護和資源開發(fā)的建議》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后,1991年起,九三學社又把目光投向西南連片貧困巖溶地區(qū)。
在大西南生活工作近半個世紀的徐采棟對這塊土地有很深的感情。他組織專家深入到這一地區(qū)進行實地考察,行程萬余公里,對該地區(qū)進行系統(tǒng)分析和“診斷”,提出《大西南連片貧困巖溶地區(qū)脫貧與振興經(jīng)濟建議報告》,建議把西南連片貧困巖溶地區(qū)列入國家重點脫貧與開發(fā)計劃,變單項扶貧和單項科技推廣為智力扶貧和綜合治理,走資源開發(fā)和環(huán)境整治相結合,農(nóng)科教相結合,把扶貧開發(fā)工作轉入到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的軌道上來,國務院有關部門領導人認為九三學社中央提出的建議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為這些地區(qū)的開發(fā)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隨著九三學社中央科技服務工作的不斷深入,受到國家領導人高度評價的九三學社與四川廣元市、山西臨汾、內(nèi)蒙古哲里木盟的科技合作(時稱“三九合作”)也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徐采棟堅信有中央支持,有專家和當?shù)馗刹咳罕娕?,一定會取得成果?996年9月,在國家科委召開星火計劃實施10周年表彰大會上,貢獻突出的徐采棟被授予“星火特殊榮譽獎”。
1997年,九三學社中央成立了“院士委員會”。徐采棟出任主任,領導由幾十名科技精英組成的高智力集團。在他和有關領導的多方奔走之下,九三學社院士委員會通過種種形式,為促成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chǎn)力,為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1997年,貴州省4所大學合并為“貴州大學”,徐采棟出任貴州大學校長。
有人問徐采棟在耄耋之年為何要到貴州去做一個大學校長,他說:“不僅僅是一個大學校長,貴州就是一個小學校長要我當,我也當。這就是知恩圖報之情??!”
……
我不去想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世上有一種奉獻,叫做無怨無悔;同樣,也有一種懷念,叫做直到永遠……
徐采棟簡歷
徐采棟(1919年3月27日-2016年4月14日),出生于江西省奉新縣。冶金物理化學家、有色冶金專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九三學社第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七、八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第十、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1943年畢業(yè)于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現(xiàn)西南交通大學)。1949年獲法國格羅布電化電冶高等工業(yè)學院博士學位。曾任貴州工學院副院長,貴州大學校長,貴州科學院院長,貴州省副省長,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等職。
2016年4月14日2時2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編輯:秦云
關鍵詞:九三學社 徐采棟 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