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圓珠筆制造大國”賺的都是苦力錢
三千多家制筆企業(yè)、二十余萬從業(yè)人口、年產圓珠筆四百多億支……中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制筆大國,但一連串值得驕傲的數字背后,卻是核心技術和材料高度依賴進口、劣質假冒產品泛濫的尷尬局面,大量的圓珠筆筆頭的“球珠”需要進口。(1月25日《成都商報》)
如果不是看了媒體的詳細報道,筆者至今也不知道,從小到大用慣的圓珠筆竟然不是我們獨立生產出來的。這一現狀令人尷尬,更令人心痛。
那么,生產一支圓珠筆,到底有多難呢?
原來,生產一個小小的圓珠筆頭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筆頭和墨水是圓珠筆的關鍵,其中筆頭分為筆尖上的球珠和球座體;筆頭上還有五條引導墨水的溝槽,加工精度都要達到千分之一毫米數量級;筆尖的開口厚度不到0.1毫米,還要考慮到書寫角度和壓力,球珠與筆頭、墨水溝槽位搭配必須“天衣無縫”,加工誤差不能超過0.003毫米……這就意味著,要想生產出一支優(yōu)質圓珠筆,就得擁有先進的設備、完美的工藝與高超的生產技能。而這一切,都是對我國制造業(yè)的嚴峻挑戰(zhàn)。
據中國制筆協會名譽副理事長陳三元介紹,“生產一個小小的圓珠筆頭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傳統工藝需要分開進行處理加工。”陳三元說,為了滿足出口的需求,國內制筆企業(yè)開始大量采用瑞士米克朗公司的一體化生產設備,以提高質量和生產效率。而瑞士的生產設備對原材料的要求相對更高,國產不銹鋼線材無法適用,必須依靠日本進口易切削不銹鋼線材。同時,與之相匹配的墨水也要從德國、日本等國家進口。從而形成了我國當前圓珠筆產量第一,但核心材料和設備卻大量依靠進口的“尷尬”局面。
如此一來,盡管圓珠筆是我們生產的,但瑞士拿走了設備與工藝的錢,日本、德國拿走了材料的錢,我們就只賺一個微薄的苦力錢。在整個世界格局中,我們所扮演的,依然是一個廉價的“打工者”。
更可悲的是,這種狀況在其它領域同樣存在。
2012年,美國學者曾發(fā)布了一份名為《捕捉蘋果全球供應網絡利潤》的報告,其中針對iPhone手機利潤分配的研究顯示,2010年蘋果公司每賣出一臺iPhone,就獨占其中58.5%的利潤;原物料供應國占21.9%,屏幕、電子元件等主要供應商分得了4.7%利潤,而中國大陸勞工只能從中拿到1.8%的利潤。
58. 5%和1.8%,這是兩個懸殊極大的數字,它們所代表的,恰是核心科技與廉價勞動力之間巨大的價值落差。
一個國家,要想在世界上站穩(wěn)腳跟,要想在國際上贏得他國的尊重,就必須擁有強大的國力;而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出眾的生產技能,正是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球珠”很小,卻涉及制造業(yè)的方方面面;當“球珠”依賴進口,足以說明我們的制造業(yè)與國際先進水準還有巨大的距離。對此,惟愿我們的企業(yè)能夠痛定思痛,臥薪嘗膽,從而奮發(fā)向上,實現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創(chuàng)造強國”的轉變。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圓珠筆制造大國” 圓珠筆“球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