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頭條相關(guān)頭條相關(guān)
牢記戰(zhàn)爭與和平的辯證法
——寫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120周年
(二)
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shù)摹?/p>
毛澤東曾說過,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是一件壞事,但它喚起了中國人民的覺悟。中國人民覺醒了,掀起了抗日運動,進行了抗日戰(zhàn)爭,一盤散沙團結(jié)起來了,睡獅覺醒了。
同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結(jié)局截然相反的甲午戰(zhàn)爭,給中國人上了怎樣一課?
從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再到中法戰(zhàn)爭,清朝被西方列強堅船利炮敲打得一蹶不振。然而,清朝政府并未痛定思痛,走出自我蒙蔽的怪圈。
英國人赫德主持清朝海關(guān)近半個世紀。這位零距離旁觀者有過這樣一段形象的描述:“恐怕中國今日離真正的改革還很遠。這個碩大無朋的巨人,有時忽然跳起,呵欠伸腰,我們以為他醒了,準備看他作一番偉大事業(yè)。但是過了一陣,卻看見他又坐了下來,喝一口茶,燃起煙袋,打個呵欠,又朦朧地睡著了。”
修修補補、搞點洋務,充其量不過是困境下的一種應激反應。但就是這種難成氣候的應激反應,竟造就了清朝臣民頭腦中的“同光中興”,編織出一段“太平盛世”。
“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zhàn)敗割臺灣、償二百兆始。”甲午戰(zhàn)爭帶來的亡國滅種之危終于讓中國人睜開雙眼,實實在在掂量出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的分量。
找回現(xiàn)實感還遠遠談不上真正的覺醒。真正的覺醒,是崇高人格精神的回歸、熾熱愛國情懷的釋放,是拼了性命也要革除痼疾、闖出一片新天地的血性,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精神世界的蕩滌升騰。
在喪權(quán)辱國的甲午戰(zhàn)爭中,這種精神、這種情懷和這種血性,如啼血杜鵑慘烈綻放。
北洋水師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在炮彈垂盡之際毅然下令撞擊日艦吉野號。致遠號不幸被魚雷擊中,鄧世昌墜海后拒絕部下的救助,甚至將救主的愛犬按入水中,用生命踐行了“誓與日艦同沉”的諾言。
《紐約時報》對甲午戰(zhàn)爭有過這樣一則報道:“三名中國海軍將領(lǐng),北洋艦隊司令丁汝昌將軍、右翼總兵兼定遠號艦長劉步蟾將軍和張(文宣)將軍,在目前的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出了比他們的同胞更加堅貞的愛國精神和更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他們值得中國的人民引為驕傲……他們向世人展示:在四萬萬中國人中,至少有三個人認為世界上還有一些別的什么東西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寶貴。”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有如此強大的文化傳統(tǒng)支撐,有為國捐軀者的精神感召,中華民族再一次歷經(jīng)磨難而不倒。
公車上書、戊戌變法、同盟會成立、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從甲午慘敗到抗戰(zhàn)勝利,中國又走過了整整半個世紀的歷程。中華民族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在苦難輝煌的交織中找回了賴以生存的精氣神。
編輯:付鵬
關(guān)鍵詞:中日甲午戰(zhàn)爭 北洋水師官兵 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