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萬眾一心戰(zhàn)疫必勝>粉碎謠言 粉碎謠言
疫情后想狠狠消費是心理有問題嗎?
Q:
今年春節(jié)本來要跟團去日本玩兒,但因疫情旅游泡了湯。之后和老公在家宅了快一個月,2月中旬開始上班,下了班也是乖乖回家,呼朋喚友聚餐的生活被疫情徹底顛覆。
無聊之中,我翻起了支付寶賬單,立馬被驚到,2月份居然只花了2700多塊。怎會這么少?我倆在家可沒少吃,賊貴的豬肉、牛排、大蝦,還有車厘子、草莓,每周都會輪著吃上一遍,沒想到在家吃這么省錢,立刻覺得下廚的辛苦好值!
以前我們除了周末在家做幾頓飯,家里基本不開火,不是上餐館,就是叫外賣,周末逛逛商場看場電影,基本生活開銷怎么也得五六千。這回不但拿回了旅行社的退款,還省下一半開銷,驚喜之下,我沖老公嚷道:“等疫情過去,我們狠狠去花一把,要不然真對不起自己。”
老公卻不以為然:“好不容易省點錢,你又做什么?以后生孩子,換房子,要花錢的地方多著呢。”
我沒理他,覺得這人不懂什么叫活在當下。趁著“三八”節(jié)促銷,我即刻下單了一套2000多元的化妝品,還買了件3000多元的大衣。老公說我這是報復(fù)性消費,心理不正常。
的確,這是我買過的最貴的化妝品和衣服,但在家宅了一個月,如今國內(nèi)疫情雖然平靜下來,但還是沒處玩樂,想想就郁悶,只能在網(wǎng)上剁剁手,補償一下,怎么就是心理不正常?
周末,我拉著老公去逛商場,看見首飾、包包什么的,特別想買,想著現(xiàn)在國外疫情嚴重,今年也許出國游都不成了,不如把錢花了買個安慰,結(jié)果又被老公說是報復(fù)心理嚴重,錢沒花成兩人還吵了一架。其實,我平?;ㄥX挺克制的,現(xiàn)在卻看見什么都想買,難道真是心理有問題?
閔青
A:
閔青,您好!
生活中總會有意想不到的事發(fā)生,就像一句流行語,意外和明天,不知哪個先來,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好似給這句話做了一個注解。意外打破了平靜的生活,每個人的心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行為方式也會因此發(fā)生變化,這是正常反應(yīng),不必為此焦慮。
意外來臨時,如果不是驚喜而是驚嚇,每個人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反應(yīng),比如心慌意亂、恐懼害怕、壓抑痛苦等等,性格、生活態(tài)度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會影響個體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程度,應(yīng)對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人會暗自流淚,有人卻大聲哭喊;有人到處求教,有人卻默默承受;有人用拼命運動、K歌來釋放痛苦,有人卻用喝酒、暴飲暴食來麻痹自己,也有人用瘋狂購物來自慰。方式不同,目的卻是一樣的,不過是尋求情緒的釋放,注意力的轉(zhuǎn)移,或者求得補償,獲得安全感,讓自己能夠度過人生中的非常時期。
此次疫情,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雖然只是體驗了一次超長宅家生活,但也免不了產(chǎn)生壓抑和郁悶的情緒,所以,如你這般,用超常規(guī)的購物來宣泄和補償一下,也只是正常人應(yīng)對意外事件、尋求心理平衡的一種方式而已,并非心理有問題。
一般而言,一個意外事件帶來的心理沖擊,隨著事件的平息,生活恢復(fù)正常,沖擊力會日漸趨弱,情緒和心態(tài)也慢慢歸于平靜,類似瘋狂購物那樣的自我安慰和補償行為自然也會停止,所以,對這類短期心理波動不必過分在意,也不用刻意干預(yù),順其自然就好。
至于疫情之后,想再狠狠花一把,這種報復(fù)性消費行為,也是基于補償心理,只要不影響日常生活,就權(quán)當是慶祝美好生活再度開始。
如果疫情完全過去后,想瘋狂消費的欲望依然無法抑制,那就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人生觀和由此而來的消費觀。不妨問問自己,是不是完全信奉活在當下的生活哲學(xué),只想痛痛快快過好眼前的每一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兩種,一是從前的消費克制不過是被現(xiàn)實和婚姻所累,如今一場疫情讓內(nèi)在欲望浮上了水面;二是原先的人生觀被疫情改變,覺得人生苦短,意外總是比明天來得更快,所以不如隨心所欲活在當下。不管是何種原因,如果秉持只要現(xiàn)在過得爽不管將來風(fēng)和雨的人生態(tài)度,那就得接受由此而來的某些代價和后果,包括可能的婚姻沖突。
其實,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的自由,但已婚者卻多了一重束縛,一方的生活方式得讓另一方能夠接受,婚姻才能和諧。從你的敘述來看,丈夫并不認同你的大手筆消費,所以,調(diào)整夫妻關(guān)系是接下來必須應(yīng)對的問題。
如果你的理性中依然存在為將來打算的念頭,希望能克制自己瘋狂消費的行為,那可能是意外事件帶來的心理沖擊還未消除,修復(fù)尚需時日,可以用更健康的方式,比如運動、讀書、與丈夫和好友交談等,讓自己的心態(tài)逐漸回歸平靜。
最后,送你一句話:中庸是王道,也是生活幸福之道。就如你宅家之時吃了大魚大肉,就不再吃零食,保持飲食的均衡和講究生活的平衡是同一個道理,活在當下和兼顧未來,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一生才能始終過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本期做客專家
簡云,中國婦女報高級記者,多年從事婚姻家庭問題寫作,曾任紅楓婦女熱線咨詢員,著有《拯救親密》《知性愛人》《沒有懷抱》等作品。
編輯:董雨吉
關(guān)鍵詞:心理 疫情 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