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阿童木再會孫悟空
手塚治蟲贈予上海美影廠的《孫悟空與阿童木》資料圖片
“中國動漫日本行——從水墨中來”系列展覽是大阪G20峰會前期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動之一,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駐日本國大使館聯(lián)合主辦。本次展覽是中國動漫第一次以“國家隊”名義大規(guī)模在日本展出,從中國動漫的歷史回顧出發(fā),以中國動漫蓬勃發(fā)展的為主軸,中日動漫交流合作情況為重要點綴,全方位展示新中國成立至今,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動漫藝術創(chuàng)作的全景。
開幕當天,除了百余幅優(yōu)秀中國原創(chuàng)動漫作品展示,還舉辦了中日動漫名家對話論壇、“新國漫,正風華”簽約儀式、中日動漫產(chǎn)業(yè)合作與人才交流對話、《白蛇緣起》等中國風動畫電影電視片展映展播及相關特色活動,吸引了許多日本民眾。有研究動畫交流史的學者表示非常激動,自己能親眼目睹眾多作品,同時了解到中國動畫發(fā)展與日本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在這些作品中,有一幅日本漫畫家的作品備受矚目:畫面上,孫悟空和阿童木親密相擁,身邊環(huán)繞著膠卷,兩人滿臉歡笑——那便是手塚治蟲贈予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孫悟空與阿童木》。
1980年,中央電視臺引進手塚治蟲創(chuàng)作的動漫名作《鐵臂阿童木》。這是中國電視熒屏上第一部系列動畫片,善良勇敢的“阿童木”也因此成了許多人童年的回憶。手塚治蟲對日本人的影響力可以用舉世無雙來形容,有著“日本漫畫之神”美譽的他一直對中國文化充滿敬意,特別是萬籟鳴1941年推出的動畫《鐵扇公主》對他的藝術生涯產(chǎn)生很大影響,讓他從此結下“悟空情緣”。《我的孫悟空》就是他以自己憧憬的孫悟空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漫畫作品。
手塚一生中5次來華交流,其中最讓人“淚目”的是他抱病出席1988年11月在上海舉辦的第1屆國際動畫電影節(jié)。當時他已經(jīng)罹患不治之癥,但他不顧家人和同事的阻止,堅持出席大會,與萬籟鳴等中國友人做最后的交流。3個月后,手塚治蟲走完了他60年的短暫人生旅途,告別了這個因為他而增添了許多色彩的世界。通過“中國動漫日本行”,阿童木終于“再會”孫悟空,讓更多中日民眾了解到手塚治蟲與中國動畫的淵源,造就了本次展覽最美妙的注腳。
在日本動漫界,還有一個象征中日友好的姓名不能忘記,那就是“方明”。方明是日本藝術家持永只仁的中文名。1947年,持永只仁與中國藝術家陳波兒攜手完成了中國最早的木偶動畫《皇帝夢》和動畫片《甕中捉鱉》,這是中日第一次動畫合作。當時,陳波兒給持永只仁起了“方明”這個中文名,意指中日交流的未來“一片光明”。后來,持永只仁回到日本,但始終關心中國動畫的發(fā)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將當年中日友好交流的史料視為珍寶,囑咐女兒持永伯子好好保管。
開幕當天,持永伯子也來到現(xiàn)場。這位頭發(fā)半白、稍顯瘦弱的女性小心翼翼地抱著一個沉甸甸的包裹走上講臺。她拿出了上海美影廠贈給她父親的“神筆馬良”人偶、她父親記錄動畫創(chuàng)作的文獻以及與中國好友往來的一封封書信,顫抖而有力地說道:“我也是在美影廠長大,對那里有很深的感情。今天美影廠三代導演都來到了日本,帶著中國的動畫、漫畫作品和大家進行交流,如果我父親還健在,能看到今天這樣的盛會,一定會非常非常激動。希望中日兩國的動畫交流,永遠繼續(xù)下去……”說到這里,這位老人已經(jīng)哽咽,低下頭不停擦拭眼淚。此刻,講臺之下,掌聲雷動。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的嘉賓,都已熱淚盈眶。
陣陣中國風,吹拂動漫人的初心。此次巡展加深了中日動漫藝術家彼此的默契與感情,相信未來兩國藝術家會更多地攜起手來,致力于提升動漫作品的美學價值,優(yōu)化文學性與美術性,共同創(chuàng)造中日動漫的美好未來。
(作者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動漫藝委會副主任、廣東省動漫藝術家協(xié)會主席)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中國 動漫 動畫 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