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是“潑”墨,還是“破”墨?
是“潑”墨,還是“破”墨?
青城山通景屏 張大千
國畫大師張大千晚年獨創(chuàng)新法之稱謂,幾十年來一直被異口同聲地呼之為“潑墨潑彩” 。而張大千的摯友張目寒說:“大千之新技巧,世人皆稱為‘潑墨法’ ,殊不知大千先生為‘破墨’而非‘潑墨’ 。潑墨始于唐人王洽,宋米元章父子傳其法,直至元人,賴此一脈流傳。以此與大千新畫法參互比較,實大異其趣,是研究新風(fēng)格者,不可不知……大千曾自言:‘不襲米芾父子房山方壺一筆’ ,便知大千所創(chuàng)之破墨法非昔人之潑墨法也! ”
張大千在《四十年回顧展自序》中寫道:“予年六十,忽攖目疾,視茫茫矣,不復(fù)能刻意為工,所作都為減筆破墨。世以為創(chuàng)新,目之抽象,予何嘗新。破墨法故我國之傳統(tǒng),特人久不用耳。老子云:‘得其環(huán)中,超以象外。 ’此境良不易到,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其庶幾乎。 ”
此處暫不談目疾與減筆,就單刀直入談“破墨” ,它始見南朝梁蕭繹《山水松石格》 :“或離合于破墨,體向異于丹青。 ”黃賓虹有言:“石濤精于破墨,以濃墨破淡墨,淡墨破濃墨,甚為精彩。或言破墨,破其界限輪廓,作蔬苔細草于界處,南宋人多用之,至元其法大備。 ”石濤在山水畫中常常采用以點破線、以線破線(復(fù)筆)的墨法,使畫面變得分外豐富、靈動。他說:“得筆墨之會,解絪縯之分,作辟混沌乎。 ”這里所說的“解”與“辟”就是一個“破”字。
張大千學(xué)石濤起步,當然深知前輩用破墨法之絕妙處。他在與臺灣作家張佛千探討“破”與“潑”時說:“潑墨易,破墨難。在滿紙水墨一片混沌中,如何開辟山川?一定要胸有成竹……”“破”與“潑”絕非同義詞,絕不可混淆。
鄉(xiāng)愁,是張大千變法之源
漂泊異鄉(xiāng)30余載,張大千寫下了大量飽含深情的懷鄉(xiāng)詩:“萬里故鄉(xiāng)頻入夢,掛帆歸日是何年? ”“青城在萬里,飄夢接靈根。 ”“平生夢接青城宅” “青城歸夢接峨眉” ……從這些詩句中我們已感到濃濃的畫意,他的青城情結(jié)也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詩畫中。他先后在青城山上清宮住了10年之久,對于這座仙山多雨的天氣和豐厚的植被深有體會。在此期間他在所創(chuàng)作的《高臺山》 《青城都》和《丈人峰》等山水畫中都著重經(jīng)營了郁郁蔥蔥的青城林木,或用點或用線,重重疊疊,縱橫交錯,大有密不透風(fēng)之感。如果說張大千60歲后所創(chuàng)新法是有本之木,是循序漸進而非偶得成功的話,那么上世紀40年代的精品則是他以“師古”之法表現(xiàn)他“師自然”之所得。
筆者最近查找資料,偶然發(fā)現(xiàn)南宋詩人陸游兩首詩居然涉及“破”與“潑” 。 《初夏閑居》 :“兩卷硬黃書老子,數(shù)峰破墨畫廬山。 ” 《雪中》詩云:“暮云如潑墨,春雪不成花。 ”看來放翁先生不僅詩寫得好,還深懂繪事,他眼里的廬山就是一幅破墨山水畫,竟與七八百年后的張大千臨終前所作的《廬山圖》采用的畫法不謀而合。
放翁有詩贊青城曰:“山如翠浪盡東傾” ,大千亦有詩頌道:“綠云猶似擁煙鬟” 。陸游再贊:“綠云凝住最高峰” ,大千又吟:“老樹縱橫欲拂天” 。同為“青城客”的詩人、畫家(詩人) ,一古一今,居然會這么協(xié)調(diào)一致地為仙山叢林唱頌歌。
1962年張大千在巴西的巨作《青城山通景屏》已把水與墨、“破”與“潑”諸法用到了極致。彼時那些絢麗而響亮的中國寶石顏料石青石綠已經(jīng)等候在大師的大畫案上呼之欲出了。石青石綠之所以成為張大千“破墨潑彩”作品中的主角當然是有根有緣的,更非有些人所謂“張大千用色是來自西畫”之說。
青綠山水是“潑彩法”的遺傳基因
敦煌面壁兩年零七個月,張大千臨摹壁畫近300幅;在此前后,他還仿制、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青綠、金碧山水畫,如: 《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圖》《華陽遠帆圖》 《深山雪霽圖》等,以及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深山攜琴訪友圖》《青城翠峰圖》和《巫峽情秋》 ……這些畫,在當時的繪畫圈里多被貶為“匠畫” 。然而擅畫“文人畫”的張大千卻偏偏要堅持走自己的“畫畫家的畫”之路。歷史證明,他走對了。他在那段時期所練就和積累下來的駕馭大青綠色彩的硬功夫后來轉(zhuǎn)化為“潑彩”時,便自然而然地滲入到他的代表作《幽谷》 《桃源圖》和《廬山圖》等精品中了。
張大千畫森林之法,經(jīng)歷了一個從繁到簡、從點線到塊面的過程。他曾舉古人的話來說明中國畫的透視理論:“遠山無皴,遠水無波,遠人無目。 ”以此類推,就應(yīng)該是:遠樹無枝,更遠之樹當無干了。這無枝無干的大片森林自然就被人的視力科學(xué)地本能地概括為“翠浪”和“綠云”了。
把大片的森林當作浪和云來畫,思路就放開了,筆墨就灑脫了?;驔坝颗炫?,或風(fēng)平浪靜,或凝重,或飄逸……畫家就可以將生活中獲得的創(chuàng)作素材加上自己無窮無盡的想象力任意揮灑在宣紙上了。
這“翠”這“綠” ,正好是青綠山水畫中的主色。在敦煌兩年多的時間里,張大千用了幾百斤礦物顏料,大量的石青石綠從他手中經(jīng)過。我敢說,世上沒有哪一位畫家像張大千用過這么多、用得這么好青綠石色。
破字當頭,潑在其中
最近,筆者反復(fù)看了張大千用新法畫的山水畫《谷口人家》的紀錄片:他先用大筆將清水有起伏輕重地“畫”在半生熟宣紙上,然后趁濕再用大筆引領(lǐng)裝有濃墨的畫盤,隨著創(chuàng)作的構(gòu)想往紙上傾潑……霎時,一座雄奇的大山就屹立紙上了。接著,他用小筆蘸清水將山腳邊沿破開,使之淡化進而與濃墨銜接。
張大千先用清水畫無形的“畫” ,就是為下一步潑墨作的鋪墊,接下來的潑墨就已經(jīng)是“墨破水”了。待主山稍干后,他遂用“色破墨”之法將石青、石綠反復(fù)澆灌、滴灌、快潑、慢灑在濃墨上,“破導(dǎo)潑進”“潑隨破生” ;緊接著,再用花青再破石色輪廓……此時,畫面上呈現(xiàn)出的已是水、色、墨和諧疊加、交錯閃光、流動有聲的視覺旋律了。石色的厚薄促使色相變幻,石色越厚,色相就越艷麗;反之,色相就越深沉。
色與墨都是被動的工具,真正調(diào)兵遣將的主帥是水。水是魔法師,用水之多少、運筆之快慢等技巧能使畫面千變?nèi)f化、層次無窮乃至蛻變出不可捉摸、難以想象的偶然效果。這就是張大千的破墨潑彩法所產(chǎn)生的抽象意境。
張大千為何說“潑墨易,破墨難” ?筆者體會,難就難在此法處于一種可控與不可控、必然與偶然之間。他憑著他的天賦和經(jīng)驗,熟練地以“可控”引領(lǐng)“不可控” ,以必然導(dǎo)出偶然,最后使作品矛盾地統(tǒng)一,神秘而可信。
綜上所述:破字當頭,潑在其中;潑之再破,破之又潑;其陰陽向背、疏密聚散、虛實濃淡……乃吾國寶貴之哲理也?!耙陨颇?,這才是張大千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髓、前無古人之絕招。
最后,我要折回到本文之開頭,張大千先生所說的“予年六十,忽攖目疾,視茫茫矣,不復(fù)能刻意為工,所作都為減筆破墨。世以為創(chuàng)新……破墨法故我國之傳統(tǒng),特人久不用耳” ——眼疾深重且左眼一度失明的張大千以他超凡的記憶力和想象力進入“以心為師”階段并用“破墨潑彩”新法將懷鄉(xiāng)、夢鄉(xiāng)轉(zhuǎn)化為畫鄉(xiāng)、畫世界,奉出一大批傳世精品,為后人留下了一大筆珍貴的文化藝術(shù)遺產(chǎn)和豐厚的精神財富。
“破墨潑墨”之法雖是唐人王洽所創(chuàng),但未留下點滴真跡。而“破墨潑彩”之法,乃是張大千先生繼往開來、推陳出新的重大碩果,是對國粹中國畫的巨大貢獻。
聽!大千自豪地昂首行吟:“董巨荊關(guān)跡已陳,別開新境與傳神。 ”
“何必李將軍,何必王摩詰,煙云腕底真,我法無南北! ”
(作者:邱笑秋)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張大千 破墨 中國畫大師張大千誕辰1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