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青海河湟剪紙傳承人:用剪刀和彩紙發(fā)揚民族文化
中新社西寧2月14日電 題:青海河湟剪紙傳承人:用剪刀和彩紙發(fā)揚民族文化
作者 魯?shù)り?/p>
“你看這個圖案,是‘錢紋’,有‘祝福發(fā)財’‘財源滾滾’之意;‘錢紋’里面設計的‘蛙紋’借鑒了柳灣彩陶博物館內(nèi)收藏的‘蛙紋彩陶甕’上面的圖案,寓意‘多子多?!?;中間的小胖豬是為了迎接己亥豬年特意設計的?!鼻嗪J『愉壹艏埛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張敏指著一幅剛剪好的剪紙介紹。
剪紙作為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shù)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歷史。在中原文化的影響下,剪紙逐漸傳入青海高原,勞動人民結(jié)合河湟文化創(chuàng)造出獨具高原民族特色的河湟剪紙。
今年52歲的張敏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qū)料甸鄉(xiāng)鑲藍旗村的一個滿族家庭,從5歲起開始接觸剪紙,“東北人農(nóng)閑時間長,冬天的時候有剪窗花的習俗,看著貼在窗戶上色彩斑斕的窗花我就特別喜歡,后來在家人的影響下開始學習剪紙?!?/span>
1982年,張敏跟隨“支援大西北建設”的姨媽一家移居青海,作為家族第五代剪紙傳承人的她把剪紙帶到了青海,“剛到青海的時候,會剪紙的人不多,身邊的親朋好友過年或者過壽的時候會邀請我去剪‘福’字和‘壽’字?!?/p>
為了創(chuàng)作出更出彩的剪紙作品,張敏開始從剪紙教程中基礎(chǔ)的剪紙語言符號、剪法和構(gòu)圖學起。隨著學習的深入,她的剪紙題材逐漸豐富,涉及山川河流、歷史傳說、民俗活動、文物古跡、神話故事、動植物和象征美好事物的吉祥紋樣等。
在西寧市國際村小學教語文課和國學課的張敏因為剪紙?zhí)亻L,又被聘為學校的剪紙教師,“十多年來,我教了1000多名學生,除了在學校上課外,三年前還成立了‘張敏河湟剪紙工作室’,為更多熱愛剪紙的人提供一個學習平臺?!?/p>
“我跟著張老師學習了一年剪紙,現(xiàn)在能夠獨立設計完成一幅剪紙作品。”在西寧市國際村小學上四年級的李應慶說,他的母親姜育紅也十分支持兒子學習剪紙,“原本多動、做事沒有耐心的他,現(xiàn)在能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完成一件事情?!?/p>
青海省少數(shù)民族眾多,無論是漢族還是藏族、土族、撒拉族、回族等都有剪紙的習俗。在張敏的學生中,自然少不了少數(shù)民族學生,“我跟著張老師學習了十多年剪紙,這期間我丈夫也加入到學習剪紙的隊伍當中,雖然我們民族不相同,但是對剪紙藝術(shù)的熱愛是相通的?!被刈鍖W生苗苗說。
隨著剪紙技藝不斷提高,張敏獲得了不少榮譽證書,其作品也曾被日本和馬來西亞的藝術(shù)品愛好者購買。
“歌唱家會用自己的歌聲贊美家鄉(xiāng);畫家會用自己的畫筆記錄家鄉(xiāng)的美景;而我希望用自己的雙手剪出一幅幅具有河湟文化的剪紙作品,讓更多的人了解我的‘第二故鄉(xiāng)’、喜愛河湟文化?!睆埫粽f。
“一把剪刀、一張彩紙將各民族連接到一起,并共同發(fā)揚剪紙文化?!睆埫粝M懈嗄贻p人加入到傳承非遺的隊伍中來,讓河湟剪紙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完)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剪紙 青海 傳承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