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駁歷史虛無主義的兩種謬論
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除了繼續(xù)聚焦中國革命史和新中國發(fā)展史、選擇以革命歷史為突破口外,還抓住一些歷史事件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將“虛無”的觸角延伸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和唯物史觀領域,甚至制造出“精日”事端,傷害中華民族的歷史情感,虛無民族文化價值和文化精神。對以下謬論,我們要繼續(xù)保持警惕,堅決斬斷其一切有形無形的“觸角”。
謬論一,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非馬論”或“去馬論”。歷史虛無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試圖從源頭上動搖其在中國政治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歷史虛無主義者脫離文本語境,斷章取義,曲解唯物史觀和馬克思的本意。例如,他們抓住馬克思說的“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來否認“馬克思主義”的存在,進而否定黨的指導思想。事實上,馬克思的這句話,主要是針對法國工人黨中發(fā)生分裂的兩個派別“可能派”以及“蓋德派”表達自己的鄙視和不屑一顧。前者背離革命綱領卻自我標榜為“馬克思主義者”,后者屬于恩格斯所譴責的“以不研究歷史為借口的唯物史觀的‘許多朋友’”,存在著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傾向,卻自命為“馬克思學派”。可見,作為一種揶揄與調(diào)侃的說法,馬克思的那句話并不能成為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理由。相反,卻是劃清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思想界限的告誡詞和警醒語。實踐證明,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中國共產(chǎn)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jié)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讓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勃勃生機。歷史虛無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價值,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不正確的。
謬論二,傷害民族情感的“精日”論。眾所周知的事實是,20世紀上半葉,從九一八事變到華北事變,從盧溝橋事變到八一三事變,日本殖民者對中國發(fā)動蓄謀已久、精心策劃和周密準備的侵略戰(zhàn)爭,在殖民地推行殘暴殖民統(tǒng)治,并扶植漢奸傀儡政權(quán),推行奴化教育和同化政策,開展“皇民化”運動,企圖泯滅中國民眾的民族意識和反抗精神,維護其殖民統(tǒng)治。歷史虛無主義者罔顧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罄竹難書的罪行,制造“精日”事端,炒作“精日”現(xiàn)象,嚴重傷害中華民族的情感。近年來,中國的“精日”分子屢屢制造事端,突破歷史倫理底線,其背后的思想根源正是歷史虛無主義。在一些著名的抗戰(zhàn)遺址,出現(xiàn)過身著日本軍服的“精日”分子。這種看似出于“無知”施行的“好玩”行為,最大程度地傷害了中華民族的情感,辱沒了民族英雄的歷史業(yè)績,抹煞了先烈英勇犧牲的歷史意義。“精日”現(xiàn)象,反映出一個深刻的教育問題,即科學歷史觀念的欠缺,以及對民族歷史缺乏尊重和敬畏。因此,歷史教育和社會教育中,不僅要傳授歷史知識,關(guān)鍵是弘揚唯物史觀,擰好歷史價值觀的“總開關(guān)”,培育健康的歷史意識和審美文化意識,使人們更好地維護歷史真實和民族尊嚴。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理論探索和改革開放實踐,中國已經(jīng)成功地開創(chuàng)并繼續(xù)發(fā)展出一條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卻又能積極吸收借鑒一切資本主義文明成果的新道路,這正是唯物史觀奠基人在160年前所揭示的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通向共產(chǎn)主義的歷史道路,也是數(shù)百萬共產(chǎn)黨人和人民群眾不惜為之犧牲并夢寐以求、牢牢守住的人間正道,這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歷史虛無主義者企圖使用各種方式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入歧途,最終只能淪為徒勞。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歷史 馬克思主義 虛無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