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為死亡設(shè)計儀式的年輕人:將追思會設(shè)計成“同學會”
辦成同學會形式的追思會。
與亡者告別
“人們大哭大號然后大吃大喝,搭臺子唱戲,那戲也是高亢凄厲但是鮮艷徹底的調(diào)子。原來死人是用來提供一個狂歡的機會給活人的,也正因為這個活人們才會紀念他們?!?/p>
在作家笛安筆下,葬禮的最后往往是一場宴席。但在賓客離去后,又有多少人好好告別了亡者?
魏晶介紹,每年冬至來為親人安葬的客戶特別多,她和其他工作人員凌晨3點就要上班,冷風中,他們步行穿梭于不同園區(qū)。
在這一天,魏晶總能看見李萍只身抱著鮮花來英雄園,看望她的兒子汪洋。祭掃后,李萍靜靜地看著汪洋墓碑上的字——“愿我來世,身如琉璃”。汪洋和魏晶同年生,生命卻永遠定格在了19歲。
2006年11月26日,李萍在醫(yī)院聽到兒子去世的消息,當場暈倒。
這個就讀于復旦大學的大二學生有著光明的未來,在一次與小偷的搏斗中,他被刺中心臟,失血過多而亡。
李萍獨自一人強撐著辦完葬禮。從靈堂擺設(shè)到打印照片她都要親歷親為,一次又一次地跑去給墓碑的設(shè)計提意見。在大殮當天,她支撐不住再次昏倒。
在隨后的日子里,李萍始終無法走出失去兒子的陰影,“根本緩不過來的,對于一個母親來說,這是一輩子沒法消解的。你想看到他們同學結(jié)婚了有孩子了,我也年紀越來越大了,不管外表如何,那種孤獨思念那是任何人沒辦法感同身受的,只有我自己承受。”李萍說完就哭了。
魏晶覺得,李萍如此強忍傷痛辦完兒子的喪事,始終沒有和兒子好好告別,即使傷口在慢慢愈合,傷疤里卻還是化膿的,“這樣的愈合方法并不健康”。
2010年,汪洋逝世四周年之際,魏晶和同事找到李萍,愿意為汪洋免費辦一場追思會。
李萍很感動,她不想讓這種每況愈下出現(xiàn)在任何人的眼里,“我要讓關(guān)心我的人放心,自己好好生活,這是我要做的,也是汪洋希望的?!崩钇颊f。
她將自己設(shè)計和編纂的一本叫做《永遠的汪洋》的紀念圖文集交給魏晶團隊,還講了很多關(guān)于汪洋的故事。多次商討后,葬禮定在了2010年9月26日。
大學生汪洋的追思會現(xiàn)場一角。那天一早,外面飄著小雨,天氣有些涼了。李萍披上一件藏青色襯衣,一條白底花長裙搭配黑色皮鞋。她將兩側(cè)的頭發(fā)束成一縷,戴上一對小巧的玉耳墜。她要前往龍華殯儀館參加汪洋的追思會。
提到這場追思會時,魏晶有些羞澀。她說,他們那時行業(yè)剛剛起步,這個儀式設(shè)計得還略顯“稚嫩”。
她們研究過汪洋的生平,剛進大學那年的校學生會主席競選時,汪洋在演講中說:“我的名字是汪洋大海的‘汪洋’,但我只是汪洋中的一滴水,我更愿從小事做起?!?/p>
所以這場追思會的主題為“我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她們在會場布置了很多貝殼和藍色熒光燈,營造出“一片汪洋”的意境。
會場前的走廊里擺放著一排汪洋的照片,其中一張照片下面寫著“我們希望思念和淚水可以陪伴你在那美麗的地方,那遙遠的地方,你永遠不會孤獨。因為你永遠都在我們心里,我們永遠都在你的身邊?!?/p>
李萍看著那天的照片說,她只感到心痛卻并不悲傷,一切是那么美好,她覺得汪洋仿佛從此又回到了大海。
辦追思會的電影廳大門被裝扮成了上海寧三小學校門口。
編輯:周佳佳
關(guān)鍵詞:為死亡設(shè)計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