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權敏琴:為幼兒家長的焦慮降降溫
作者:陜西省寶雞市教研室 權敏琴
進入6月,又到了幼升小的時候。身邊的家長討論最多的,就是要不要利用暑期報幼小銜接班。這個問題透露出家長們的焦慮。據(jù)我了解,家長們這種焦慮情緒是普遍的,而且近些年來越來越焦慮了。
幼兒家長在焦慮什么
與中小學生家長的育兒焦慮主要集中于孩子的成績起伏、升學壓力、青春期教育不同,學齡前幼兒家長的育兒焦慮可謂千差萬別。但總體來說,無非有這幾類:一是成長焦慮。孩子在幼兒期不同年齡段身心發(fā)展具有典型性,但并不整齊劃一。比如一歲半幼兒,有些已經(jīng)能完整地敘述和表達,但有些卻可能連基本的詞語也說不完整;4歲孩子,有些已經(jīng)能熟練用筷子吃飯,而有些可能到了5歲還不能熟練使用。這些現(xiàn)象都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但幼兒家長覺得問題特別嚴重。他們擔心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心智發(fā)展不完善?是不是存在發(fā)育障礙?為此,他們焦慮到寢食難安。
二是搶跑焦慮。不可否認,目前仍普遍存在優(yōu)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現(xiàn)象,為了能在優(yōu)質資源爭奪中搶占先機,家長都在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孩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甚至“人優(yōu)我特”。各類校外特長培訓機構也應運而生,大肆宣傳。被各種資訊沖擊和牽引的家長盲目地帶著孩子從三四歲開始就在各類輔導班、特長班之間辛苦奔波,以期能夠在競爭擇校、名校面試中加分。另外,近些年來,中國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也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每位家長都倍感生存壓力。由此,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突破。同時,以80后為主力軍的“雙獨”父母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抗風險能力弱,普遍有“輸不起”的心理,更有甚者,將自己未能達成的人生目標加在孩子身上,“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讓眾多幼兒家長背上了沉重的壓力。
三是攀比心理。思思和小文是好朋友,思思性格外向能歌善舞,思思媽媽更是因勢利導送孩子上了口才班、主持班。因此,思思儼然成了幼兒園舞臺上的小明星、“臺柱子”。而小文性格內(nèi)向不善言談,對于表演類活動沒有多少興趣,也并不擅長,更多時候她喜歡靜靜做手工、看書。每當兩個孩子在一起,看到思思像耀眼的小太陽,小文媽媽就暗暗著急。
多元文化發(fā)展時代,很多家長更加重視孩子特長培養(yǎng)和潛能開發(fā),于是各類“超常兒童”頻頻登場。像小文媽媽這類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如此出彩如此優(yōu)秀,而自己孩子卻身無長技貌似平庸,焦慮感也隨之襲來。
四是階段性焦慮。在成長的一些特殊時期,孩子會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一些階段性問題,如孩子剛上幼兒園,因身心方面的種種不適應而造成的入園焦慮,讓家長心急如焚;再如孩子進入小學前的幼小銜接準備期,擔心孩子不能適應小學生活,擔心孩子能力不足、知識儲備不夠等,家長更是憂心忡忡。
幼兒家長的焦慮從哪兒來
無論是搶跑還是攀比,無論是搖擺還是盲從,幼兒家長的育兒焦慮,都離不開內(nèi)外兩重因素的綜合作用。
外在因素是社會大環(huán)境的推波助瀾,而內(nèi)在原因則主要是家長普遍缺乏科學育兒理念,無法科學界定孩子成長的水平,不能正確面對成長與成才的關系,容易受外界言論和不可控因素的干擾。
我國的學前教育發(fā)展較晚,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家庭教育基本靠家風傳承和約定俗成。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外各種早期教育思想迅速進入,以及近些年來各方資訊日益發(fā)達,各種育兒理念一時間呈井噴式涌向家長,其中不乏本身存在爭議和不成體系的錯誤或失當理論。缺少科學育兒知識儲備的幼兒家長,將這些雜亂的觀點和理論一并吸納,運用于自己的育兒過程中,并將孩子的各種表現(xiàn)與一些理論作對比。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發(fā)展不盡如人意,便會上綱上線放大后果。同時,對于中國父母普遍存在的對孩子的過度期望,更持續(xù)加重和放大了這種育兒焦慮,為人父母者更加迷茫和無所適從。
如何緩解幼兒家長的焦慮
家長的種種焦慮情緒往往會造成育兒方式的失當,也會將焦慮不經(jīng)意間投射在孩子身上,成為孩子健康發(fā)展的桎梏和壓力。因此,緩解家長的育兒焦慮,使父母成為孩子成長的導師和良伴,在孩子的教育中真正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是科學育兒的關鍵。這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
幼兒園是實施幼兒教育、指導家庭教育的專業(yè)機構,應把家園共育作為幼兒園工作中的重要內(nèi)容,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家長育兒指導。幼兒園應持續(xù)不斷地向家長宣傳早期教育政策,因勢利導引領家長樹立育兒新理念,采取多種方式宣傳解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通過熟悉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樹立對孩子的合理期望,逐步形成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作為家長,緩解育兒焦慮,首先,要樹立科學的育兒自信。年青一代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急于尋求對各類育兒知識的學習。但這種學習更多停留在方法和手段上,很少關注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及規(guī)律。因此,幼兒家長應通過積極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配合幼兒園的家長工作,認識兒童,解讀兒童,讀懂兒童。對各類育兒理論形成自己的甄別和判斷,樹立育兒自信。
其次,要探索適合自己的育兒方法。每個生命個體的萌發(fā)和成長都有其周期和過程,父母首先應理解并認同孩子發(fā)展的差異性,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關注孩子的興趣指向和性格變化,重視有效陪伴與游戲價值。與其“拔苗助長”,不如為孩子提供寬松的空間和豐富的玩具材料,支持孩子在游戲和生活實踐中,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完成學習。
再其次,重視在各類活動中養(yǎng)成孩子的良好習慣,及時肯定孩子表現(xiàn)出的優(yōu)秀品質,滿足孩子自我學習和自我肯定的需求。針對孩子特殊階段出現(xiàn)的問題,要耐心陪伴和鼓勵,幫助孩子平穩(wěn)度過,而不是一味地強求和過度要求。面對其他孩子的突出表現(xiàn),不要盲目攀比。家長需要認同孩子的獨特,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真正全身心參與到孩子成長過程之中,體會和感受孩子成長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的驚喜。
最后,要學會擺正心態(tài)、自我調適。面對孩子成長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背負生活負擔和工作壓力的家長,有時容易出現(xiàn)情緒失控、行為失當。這種狀態(tài)不但會破壞親子關系,還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因此,為人父母者,應該不斷加強自我修養(yǎng),盡量不要將生活和工作中的情緒帶入到和孩子的相處之中,要智慧地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問題。
在家園合作的基礎上,全社會也應重視營造幼兒健康成長的氛圍,同時引導家長科學育兒,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一方面加大對國家早期教育政策及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改革的宣傳,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成才觀,遵循兒童成長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科學實施家庭教育;另一方面也應杜絕對于片面、錯誤教育理念的跟風宣傳,避免人云亦云、不負責任的輿論導向,消減錯誤觀念帶給家長群體的焦慮和困擾。同時,對校外培訓機構迎合大眾的招生手段加大查處力度,積極維護良好的教育秩序,營造健康、有序、穩(wěn)定、規(guī)范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孩子 家長 焦慮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