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帶幼童“窮游”騎行不可盲目效仿
1981年出生的齊海亮從2005年開始騎行,2011年他的女兒六一出生,2015年他決定帶著女兒開始一趟環(huán)游全國的騎行,兩年多的時間里,父女倆經(jīng)過了全國的絕大多數(shù)省份,由于女兒到了入學年齡,他們的旅行暫時告一段落,齊海亮說,這樣的騎行以后還會繼續(xù),而這樣的旅途則使他更加解了女兒。(3月19日《北京青年報》)
4歲孩子,就開始了環(huán)游全國的騎行,這在一般人不敢想象。然而,近年來類似父親帶幼童長途行走的消息時有報道。遠的不說,今年1月21日未來網(wǎng)的一條消息,一位來自四川廣元的父親將自己帶6歲兒子騎行“窮游”的直播畫面放到網(wǎng)絡上,引發(fā)了網(wǎng)友熱議。在我看來,這類新聞純屬特殊現(xiàn)象,只是個話題,不值得效仿。
仔細看這類消息,大凡家長作出這類特殊舉措,幾乎都有一套“理論”——挫折教育需要從小培養(yǎng)。愿望倒是不錯,然而也得看看孩子的具體情況,總得具備基本的身體條件,有科學的安全保障。從唐山這位父親帶女兒開始環(huán)游全國的騎行的例證看,騎行的動機之一是,發(fā)現(xiàn)女兒兩歲多時上幼兒園竟然有了攀比心理。而騎行的收獲是,體弱的女兒變得“非常好”,人也越來越獨立了??梢?,唐山這個例子事出有因。
即便事出有因,也覺得不具有普遍意義。說兩年的騎行使孩子的身心得到鍛煉,還算可信,說改變了幼兒的攀比心理,有點夸大其詞,說白了,騎行與改變了幼兒的攀比心理,不存在必然的邏輯關系。從鍛煉孩子身心看,長途騎行也不是最好的辦法,至少存在不確定的風險。如果沒有科學的保護措施,恐怕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也難以保障。
孩子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但這種陪伴不可以走極端。唐山這位父親用兩年的時間陪女兒騎行,陪伴做到了,但孩子也失去了與母親和家庭成員的廣泛的交流。與其長途騎行,不如從孩子實際出發(fā),多在課后運動、玩耍,節(jié)假日一家人陪伴孩子短期出游,抑或參加適合少兒的社會活動?;蛟S這才是更科學的教育方法。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騎行 孩子 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