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向著新航程揚帆奮進!——從小崗精神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
新華社安徽小崗2月23日電 題:向著新航程揚帆奮進!——從小崗精神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
新華社記者
一個村莊的位置可以有多高?
安徽,小崗村,以不到100米的海拔標記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精神高地;
一枚手印的力量可以有多大?
立下生死契,按下18枚紅手印,釋放出中國改革開放的初始動力。
40年前,發(fā)端于小崗村的“大包干”成為改革開放一聲春雷,沖破思想桎梏,喚醒沉睡的大地……正是從那一年起,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億萬人民開啟了改革開放這場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偉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此開啟了偉大的實踐征程。
歷史是不斷延續(xù)的進程。在中國邁入新時代的今天,讓我們重溫小崗精神,從波瀾壯闊的偉大變革中汲取力量,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創(chuàng)造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榮光。
“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小崗“大包干”成為改革開放的實踐起點,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億萬人民踏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征程
“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為她富裕,為她興旺……”——摘自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冬日的皖東北,陽光普照?!傍P陽縣小崗村”的門樓矗立在村西頭,門樓下筆直寬敞的馬路直通村里,兩邊是一棟棟徽派建筑風格的小樓,農(nóng)家樂、農(nóng)村電商等招牌隨處可見。
離村民文化廣場不遠,有一棟三層小樓,墻壁顏色深淺不一,這是“大包干”帶頭人之一嚴宏昌的家。這里40年前是一間茅草屋,上世紀80年代蓋起了平房,此后幾乎每十年,房子就加蓋一層。
“是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碑斈暧H手起草生死契的嚴宏昌坐在寬敞的客廳里回憶。
1978年冬夜,小崗人托孤求生、立誓為盟,在一張破損褶皺的薄紙片上,按上18枚鮮紅手印。
“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后能干,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干部坐牢殺頭也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yǎng)活到18歲?!?/p>
如今,這張10多厘米見方的紙片,作為改革開放的珍貴物證,靜靜陳列在國家博物館。
“小崗村當年的創(chuàng)舉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小崗村“當年農(nóng)家”院落的大包干簽字室時這樣稱贊。他察看當年的茅草屋,了解當年農(nóng)戶們商量搞大包干在這里簽字的場景,叮囑要好好記住這段歷史。
今昔對比,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考察中深有感觸地說:小崗夢也是廣大農(nóng)民的夢。今天在這里重溫改革,就是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改革開放不停步,續(xù)寫新的篇章。
18枚紅手印,見證了一段艱辛的歲月。
“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鍋里沒有糧,一日三餐喝稀湯,正月出門去逃荒?!薄按蟀伞敝靶徣擞戯埶镍P陽花鼓詞,真實反映了那時的生活狀況。
小崗的貧困,正是當時中國的縮影。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課題,考驗著當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
關鍵抉擇,往往隨著時間推移,其重大的意義愈發(fā)凸顯。
按下紅手印的18戶農(nóng)民當時不會意識到,他們的抉擇其實觸碰到一個重大而基本的問題——“包干到戶”調(diào)整了生產(chǎn)關系,改變了原有的分配方式,極大釋放了蘊藏在每個人身上的生產(chǎn)力。
如同釋放了魔力,次年,小崗迎來大豐收,整個生產(chǎn)隊糧食總產(chǎn)13.3萬斤,是前十余年產(chǎn)量的總和,一舉結束20余年吃國家救濟糧的歷史,并首次歸還國家貸款800元。
窮思變,變則通,這是改革蘊藏的既深奧又簡單的道理。
小崗是縮影,1978年的中國也在探索前進的方向。
這一年,中國派出了多個代表團到國外訪問考察。在西歐,他們看到時速達100公里的高速公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這年10月,鄧小平在日本訪問時乘坐時速210公里的新干線。他說了一番讓人銘記至今的話語: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現(xiàn)在正合適坐這樣的車。
……
要快,要大踏步趕上時代的步伐;
要變,要尋找到適合發(fā)展的道路。
從當年3月召開全國科學大會迎來“科學的春天”,到5月掀起關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全國上下展開一場“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解放運動……1978年中國發(fā)生的這一切,校正著歷史的航向。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p>
“如果現(xiàn)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xiàn)代化事業(y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會被葬送?!?/p>
歷史的走向,總是雋永深長——
在小崗農(nóng)民按紅手印的那個冬天,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道從此開啟。
歷史轉折的來臨,背后已承受蓄勢已久的推力。
在小崗人按下紅手印前后,四川、甘肅、河南等多地農(nóng)民也在想方設法擺脫體制痼疾,探索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責任制。在安徽,鳳陽縣馬湖公社實行“包產(chǎn)到組”,來安縣、天長縣一些公社建立“聯(lián)產(chǎn)計酬”等責任制,肥西縣山南公社小井莊干脆把地分到各戶“先干一年再說”……
人民是改革的實踐者和創(chuàng)造者,共產(chǎn)黨則是改革的主心骨和領路人。
小崗改革的火種得以幸存,得益于當時安徽省委的支持,特別是黨中央的肯定!
“‘鳳陽花鼓’中唱的那個鳳陽縣,絕大多數(shù)生產(chǎn)隊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變面貌。有的同志擔心,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jīng)濟。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毙彺迕裎幕瘡V場上,一本攤開的《鄧小平文選》雕塑鐫刻著這一講話。
正是這一首肯,讓始于小崗的大包干之火,迅速以燎原之勢燃遍全國。
全國各地的人們蜂擁到鳳陽學習“大包干”:沒有地方睡,只能在教室打地鋪;接待不過來,只能在縣大禮堂重復播放錄像帶。到1984年底,全國569萬個生產(chǎn)隊中99%以上都實行了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人均糧食擁有量達到800斤,基本解決溫飽問題。
冰河解封,大地開化。
中國改革從農(nóng)村起步,向城市延伸。農(nóng)民工進城、個體戶、企業(yè)承包經(jīng)營等新事物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xiàn),對外開放、特區(qū)設立等重大舉措不斷推出……改革開放凝聚起最廣大的共識,激發(fā)出億萬人的活力,神州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發(fā)。
“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變樣……”受小崗等農(nóng)村改革的故事感染,詞作家陳曉光和作曲家施光南在1981年創(chuàng)作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迅速傳遍大江南北,唱出了改革開放的朝氣,也道出億萬人民的心聲。
“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改革就有了戰(zhàn)無不勝的力量,就能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穿越時空,一脈相承。
2004年,被選派到小崗任村黨委第一書記的“省城干部”沈浩帶領小崗推進改革發(fā)展致富,讓小崗的面貌又變了個樣,人氣大振。當他兩次任職將滿時,小崗村民兩次按下紅手印“請愿”沈浩連任。
任職6年,沈浩為小崗發(fā)展鞠躬盡瘁——2009年11月6日,年僅45歲的他因積勞成疾而心臟病突發(fā)逝世于小崗村。
噙滿淚水的小崗人又一次按下紅手印,請求將沈書記永遠“留”在小崗。
如今,在小崗村東北一隅的陵園內(nèi),沈浩安息在蒼松翠柏之間,和他深愛的土地、牽掛的小崗融合在一起。
從按紅手印首創(chuàng)“大包干”,到三次按紅手印留住“沈書記”——這四次紅手印,感天動地、氣壯山河,是黨心民心團結一心、持續(xù)開創(chuàng)改革新局的最好見證。
“小崗村每個改革發(fā)展的關鍵階段,都離不開黨的指引!”當年“大包干”帶頭人之一、老村委會主任關友江深情地說。
回望40年歷史風云,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夢想和改革的力量始終匯聚在一起。
肇始于小崗,沿著改革開放這條必由之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率領億萬人民探索出一條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讓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面貌煥然一新。
“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改革的方向、歷史的宣示,也是人民的選擇。
編輯:曾珂
關鍵詞:小崗精神 中國改革開放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