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元祐文人與無心散卓筆
“文房”一詞最早見諸文獻是在南北朝時期,當時專指國家典掌文翰的地方,相當于今天的檔案館,還擺著端嚴的架子。到唐代時,“文房”逐漸演繹為文人的書房。杜牧詩“彤弓隨武庫,金印逐文房”中的“文房”即是文人書齋,開始有了溫情浪漫氣息。南唐后主李煜雅好文學,收藏甚富,所藏書畫均押以“建業(yè)文房之印”。南唐歸宋的翰林學士蘇易簡以筆、墨、紙、硯“為學所資,不可斯須而闕”,撰寫了《文房四譜》一書。宋代文人特別是以蘇軾為首的元祐文人圈,對書畫工具材料的選擇和使用更加精細化、個性化,甚至費心親自參與制作。的確,“文房器具,非玩物等也。古人云:筆硯精良,人生一樂。”
宋 蘇軾 黃州寒食帖
“筆”乃文房四寶之首,占著首屈一指的地位。古代自有書契以來,便開始有筆,不過早期的毛筆很簡易,也不叫“筆”。戰(zhàn)國時期楚稱筆為“聿”,吳稱“不律”,燕稱“弗”,千奇百怪,不一而足,如果考證其名稱來歷的話,可以寫出一部部鴻篇巨制。直到秦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才將筆的各種名稱統(tǒng)一稱作“筆”。據(jù)記載,公元前223年,大將軍蒙恬南伐楚國,路過中山,意外得到毛純質(zhì)佳的兔毫,遂制造出第一批改良的秦筆。就像傳說中張飛也能繡花一樣,驍勇善戰(zhàn)的大將軍亦能制作柔軟的毛筆,確實讓人稱奇。后人因稱蒙恬為筆工之祖師。又據(jù)說蒙恬的夫人卜香蓮也精通制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但考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所殘留之朱書與墨跡,系用毛筆所寫,由此可知毛筆起于殷商之前,而蒙恬實為毛筆之改良者,但也足夠偉大了。
宣筆一度是毛筆的代稱,自唐代崛起,五代兩宋更有發(fā)展。最富盛名的是諸葛氏制筆。宣城梅堯臣曾將家鄉(xiāng)的宣筆贈與歐陽修。歐題《圣俞惠宣州筆戲書》云:“宣人諸葛高,世業(yè)守不失。緊心縛長毫,三副頗精密。硬軟適人手,百管不差一?!痹娭胁⒁跃熤乒P與諸葛氏宣筆加以比較,認為宣筆勝出,在于經(jīng)久耐用。鑒于其身份地位,等于給宣筆做了一個很好的品牌廣告。
送筆給文人總是聰明的舉動,因為他們喜歡記述,使事物流傳久遠,影響廣泛。黃庭堅曾在《謝送宣稱筆》中大贊宣州的“雞距筆”與“鼠須筆”:“宣城變樣蹲雞距,諸葛名家捋鼠須。一束喜從公處得,千金求買市中無?!庇终f:“宣城諸葛‘三副筆’,筆鋒雖盡,而心故圓?!薄叭惫P”的披柱法形式從此成為今后毛筆的基本樣式。諸葛氏在長鋒柱心筆的基礎上,又創(chuàng)制了“無心散卓筆”。蘇軾云:“又有一種不用心者,謂之散卓筆?!逼渥龇?,黃庭堅在《筆說》中記載道:“宣城諸葛高系散卓筆,大概筆長寸半,藏一寸于管中。出其半,削管洪纖,與半寸相當,其憔心用栗鼠尾,不過三株耳,但要副毛得所,則剛?cè)犭S人意,則最善筆也?!?/p>
它與前代制筆的不同就是“無心”,即沒有筆柱。先前制筆,一般先選用上好的兔毫作為筆柱,外面再用較軟的狼毫作披以支持筆柱,這種筆擅長書寫楷書與行書,若用來寫草書或作畫則有點力不從心了。“無心散卓筆”針對這個情況,省去了加柱心的工序,直接選用一種或兩種毫料,一般以優(yōu)質(zhì)羊毫為主,如此具有耐用、勁挺、貯墨多的效能,從而更適合文人畫筆墨的隨意發(fā)揮,就連“無心散卓筆”這個名字,都顯得那樣散漫不羈。
蘇軾應試時用宣州諸葛筆,經(jīng)“終試不敗”,遂“以為珍玩”,書字宛轉(zhuǎn)可意。他還曾記述過關(guān)于筆仙的傳說,十分飄渺神奇,據(jù)《書石晉筆仙》云:“石晉之末,汝州有一士,不知姓名,每夜作筆十管付其家。至曉,闔戶而出,面街鑿壁,貫以竹筒,如引水者。有人置三十錢,則以筆躍出。以勢力取之,莫得也。筆盡,則取錢攜一壺買酒吟嘯自若,率嘗如此。凡三十載,忽去,不知所在。又數(shù)十年,復有見之者,顏貌如故,人謂之筆仙?!弊掷镄虚g充滿對傳奇制筆人的神往,依然含有一貫的無視權(quán)貴的氣節(jié)。
東坡屬于心直口快之人,他也在《書嶺南筆》中詬病嶺南筆。對比之下,襯托出他對諸葛氏無心散卓筆的寶愛之情。且認為該筆“惟諸葛高能之,他人學者皆得其形似而無其法,反不如常筆,如人學杜甫詩,得其粗俗而己。”說到了為書為文的一些真諦,有些東西或恐是不學而得,與生俱來的。黃庭堅也稱贊過無心散卓筆,“大小皆可人意”。這種無心、長鋒的形制,在毛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適應了文人畫的興起,更使得紙在書畫創(chuàng)作中得以廣泛應用。柔韌的長鋒施施然在紙面滑過,那安靜的沙沙的行筆聲韻,寄寓了多少文人的心跡。
由緊心三副散卓筆向無心散卓筆過渡,也與當時的大環(huán)境相關(guān)。由于北宋科舉取士大大增多,致使讀書人急劇增加,對毛筆的需求量也增長很快。羊毫制無心棗核筆的制作效率比之前大大提高,適應了讀書人的需求。
更直接的原因是,因為生活習俗和書寫習慣的改變,執(zhí)筆姿勢便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宋元以后,人們由席地據(jù)幾而改為高案坐姿,由單鉤斜執(zhí)筆而為雙鉤五指正執(zhí)筆,從而無形中影響了書寫工具的改革。
這種工具形制的重大變革也預示著書法新風和文人畫風的到來。通過宋代文人的記述,可以看到這種自覺的有意識的追求。比如蘇軾為單鉤據(jù)案斜執(zhí)筆,“又握筆近下”,“腕著而筆臥”,雖執(zhí)筆宗晉唐,而運用不同,這樣特別的執(zhí)筆姿勢便對毛筆有了一定的要求?!队浂枷率旌痢吩疲骸敖斩枷鹿P皆圓熟少鋒,雖軟美易使,然百字外力輒衰,蓋制毫太熟使然也。鬻筆者既利于易敗而多售,買筆者亦利其易使,此又可喜也。”可以看出蘇軾不喜歡太軟的筆,因為難于側(cè)鋒取勢,用起來不順手。而諸葛氏之筆正適合于他單鉤側(cè)鋒取勢,所以東坡多次贊美之,更在流離失所的貶謫期給他很多的安慰?!稌鴮O叔靜諸葛筆》云:“久在海外,舊所赍筆皆腐敗,至用鵝毛筆。拒手獰劣,如魏元忠所謂窮相驢腳搖鐙者。今日忽于孫叔靜處用諸葛筆,驚嘆此筆乃爾蘊藉耶!書贈孫叔靜,今日于孫叔靜家飲官法酒,烹團茶,燒衙香,用諸葛筆,皆北歸喜事?!笨磥硪恢Ш霉P足以換取一天的好心情。
宋 蘇軾 行書題王詵詩帖頁 |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元祐文人 無心散卓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