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揚州八怪之閔貞:當畫家不如當孝子
閔家的祖業(yè)是看風水,如果不出意外,閔貞也將是一個未來的風水先生。閔貞的父親早早就為自己選好了墓址,不過他沒有想到會早早地住上陰宅。乾隆六年(1741),12歲的閔貞在一年之中痛失了雙親。
家庭的變故使閔貞的生活偏離原來的方向。孤苦無依的年少時光,使閔貞的性格更堅韌,也多了幾分木訥和執(zhí)著。閔貞是個孝子,他一直希望能留下父母的音容笑貌,并被后人記得。他根據自己的記憶來畫父母,卻怎么也畫不像,為了能畫像,他開始自學繪畫。
閔貞沒有老師,全憑個人的領悟,只能師法自然。為了提高技藝,他嘗試了各類題材,最喜歡畫的還是人物肖像,凡是被他畫過的人,都稱贊他的畫酷肖神似。但他每次畫自己父母時“輒不似”。執(zhí)藝三十年,常以自恨?!蹦切訉盈B加的記憶太紛亂,總是不能讓他清晰地還原出父母的模樣。以致“執(zhí)藝三十年,常以自恨”。
雖然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有一技之長,十幾歲的閔貞就開始了鬻畫生涯,他只能算是一個畫匠,好在古人逢年過節(jié)總要買些畫來裝點一下,那時的畫家比現代的畫家更容易混生活。閔貞的人物寫真在鄉(xiāng)里比較有名氣,請他畫的人很多,也足夠解決他的溫飽。
乾隆十四年,二十歲的閔貞和往常一樣在街頭賣畫,一個官員帶著隨從路過,看到他的畫覺得很有些意趣,就停下來攀談了幾句。這個官員就是當時景德鎮(zhèn)監(jiān)督陶政,其詩文書畫俱佳。他看閔貞的畫雖然靈性有余,卻因缺乏名師指點,難臻化境,又聽說閔貞少年命途的多舛,于是就邀請到自己的衙署觀看歷代名家的真跡,學習繪畫技巧。在陶政的指點下,閔貞的繪畫有了質的飛躍。
畫技雖然提高了,閔貞依然無法描摹出心底父母的樣子,直到有一天他在澡堂里看見一位酷似自己父親的老翁,才豁然開朗:為什么不對著長得像父親的老人寫真呢?那天洗澡的人特別的多,閔貞沒有來得及和老翁相識,于是常常去那個澡堂尋找。一年后,他才又遇上了老翁,并把他恭敬地請到家中,由此畫了一幅父親的畫像。又過了一段時間,一位老婦路過閔貞家討水,閔貞一見大驚:這不就是我的“母親嗎”!于是殷勤地招待了老婦,并請她幫助自己完成了母親的畫像。鄰居們看到畫像都說,這畫的就是他的父母。從此,閔貞把兩幅畫像鄭重地懸掛在廳中,每日早晚供奉。
完成了這個心愿,閔貞開始著手另一個心愿:為父母修一座像樣的墓。為了籌資,他離開家鄉(xiāng),在漢口流寓了很長時間。當時的漢口是九省通衢之地,人口稠密,商賈云集。而閔貞的繪畫題材廣泛,貼近生活,所以鬻畫生意非常興隆。為了盡快籌足資金,他廢寢忘食,筆耕不輟,名氣越來越大,生意也越來越好。
過了幾年他終于攢夠了積蓄,購買修墓所需的石材物品,雇了一艘船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按照自己早已設計好的圖紙,為父母修建了一座氣派的塋墓。
墓修好了,還差最點睛的一筆,找文采出眾的名人來寫墓志銘,表彰父母的生平德行。
為此,他又回到了漢口,希望能在這里找到文章高手,雖然他依然以鬻畫為業(yè),但是現在的他和以前大不一樣,因為已經籌足了資金,就不再像以前那樣為了掙錢,滿足求畫者一些很外行的要求,而是有選擇地畫一些表達自己思想的作品。
他在家鄉(xiāng)被人稱為閔孝子,在漢口卻被人稱為閔騃子(呆子),有許多他看不上眼的官宦權貴重金購畫,他置之不理;身邊的窮親貧友無需開口,他也會持畫相贈。尤其是,他見不得別人為父母辦喪事,不管認識不認識,他都會見而落淚。有一次,看到一戶人家喪事辦得寒酸,他回來后寢食難安,于是連夜作畫,次日把賣畫所得的銀兩全部給了喪家。
編輯:楊嵐
關鍵詞:揚州八怪之閔貞 揚州八怪 閔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