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公共設施建設要多以民意為標尺
據(jù)媒體前不久報道,四川省簡陽市部分公交站牌太高,被網(wǎng)友吐槽“是給長頸鹿看的”。在我們身邊的公共設施中,還有不少讓市民難以忍受的“奇葩”或糟心設計。一項調查顯示,公交車站乘客上下車時阻擋自行車正常行駛,地鐵、公交換乘難和公交車站座椅冰涼是市民生活中遇到最多的“奇葩”或糟心設計。(5月25日《中國青年報》)
城市越發(fā)展,市民對公共設施的依賴程度也就越高??吹竭@項調查,相信不少市民深有同感。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公共設施不便民,反而給民添麻煩,甚至客觀制造安全隱患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需要引起城市治理者的高度重視。
以行人過街為例。在北京廣渠門外大街,從廣渠門橋到廣和里中街長達300多米的一段路,沒有設置方便行人的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市民過街只能走幾百米到路口。為了方便,有市民推倒隔離帶護欄,橫穿幾十米寬的馬路過街。夜間行車經過時,不少司機更是提心吊膽,生怕有人突然冒出來。
公共設施設計不合理,可能會造成連鎖后果。馬路上不為行人設計便捷的過街通道,行人就不得不橫穿馬路,造成安全隱患;司機為了提醒行人,又不得不一路鳴笛,造成噪音污染;而行人與司機之間“斗法”,最終又不利于培養(yǎng)現(xiàn)代交通文明。如此細細分析,其他不合理的公共設施,也可能會造成類似的蝴蝶效應。
公共設施存在設計缺陷,給市民生活添堵,原因是多樣的,要找準病根、對癥下藥。比如,有些公共設施當前存在不便民的情況,是有歷史原因的。像一些早期設計的地鐵線路,因為沒有準確預計城市發(fā)展規(guī)模和客流量大小,在設計之初就沒有留出便捷和充足的換乘通道。對這種情況,要及時查改,采取有效的疏導措施,而不能怕客流量大就把換乘通道一封了之。
更重要的是,有些公共設施在設計、建造和改造過程中,城市治理者常固守冷冰冰的陳舊思路,“拍腦袋”決策,沒有設身處地替市民考慮,沒有站在實際使用者的角度去想問題,有時出現(xiàn)問題也沒能及時改正,這才造成糟心設計持續(xù)存在。
對此,城市治理者有必要把民意作為重要標尺,通過公證會、移動平臺等各種方式,建立有效的反饋渠道,及時廣泛收集百姓的意見,切實了解百姓的真正需求,通過科學論證做好謀劃。對可能存在問題的公共設施,一定要提前介入、廣泛查找、改造到位,不能等著事故發(fā)生或者媒體曝光后,才對其進行整改。廣大市民也要有城市主人翁意識,面對不合理的公共設施,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和支招。唯有各方共同努力,城市才能真正讓生活更美好。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公共設施 市民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