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何香久:探訪盧照鄰
一
具茨山在河南禹州。
這山風景壯美,山勢險峻,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幽谷中鳥聲縱橫,古木參天,鳴泉飛瀑,煙云空濛。因軒轅黃帝曾在這里修煉,所以又稱始祖山。
初唐詩人盧照鄰當然喜歡這座山。
他幾乎傾盡囊中所有的積蓄,在這山下買了數(shù)十畝地。建了一處住宅,疏鑿潁水,環(huán)繞左右。
在這塊地上,他還給自己修了一座墳墓,更多的時候,他住在自己的墳墓里。
那個時候,他已經(jīng)病得很重了。糾纏了十幾年的惡疾,把他摧殘成了一個半生半死之身,羸臥不起,只能每天悵然地看著墓穴外的滿目青山,喟然長嘆:“歲將晏兮歡不再,時以晚兮憂來多。東郊絕此麒麟筆,西山秘此鳳凰柯。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在這之后不久,他自投潁水,為自己悲慘的一生做了一個令人扼腕的了斷。
那年,詩人剛剛44歲。
實際上,這位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與自己、也與這個世界毅然訣別的詩人,他對人生有著多么深重的眷戀啊。
盧照鄰,與王勃、楊炯、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其祖上是名門望族。盧照鄰少有才氣,10歲就學于曹憲、王義方等名師,博學善文章。大約在20歲的時候,他在梁州做鄧王李元裕府上的典簽,得以伴隨鄧王左右。典簽這個官職始于宋、齊兩朝,最早是皇帝為了便于控制和監(jiān)視諸王宗室,派心腹幫助諸王批閱公文,甚至照料他們的生活起居。雖然是不入流品的小吏,但位置卻十分重要?!暗浜灻磕赀€京數(shù)次,王子(刺史)賢否,常出其口,于是權(quán)威日重,致有諸州但聞有簽帥,不知有刺史之語?!笏鞜o足輕重?!保ā赌鲜贰挝娘@傳》)到了唐代,諸王亦有典簽,僅掌表啟書疏,宣行教命而已。鄧王李元裕是高祖李淵第十七子,雅好經(jīng)典,據(jù)說府中有書十二車,滿腹經(jīng)綸的青年才俊盧照鄰極受鄧王愛重,把他比做司馬相如。高宗麒德二年,鄧王病逝,盧照鄰不得不離開鄧王府。不久,在兗州遭橫事被拘,經(jīng)過友人的奔走救援,才得以出獄。后謀得四川益州新都尉的官職,赴任途中與王勃相遇,賦詩以紀之。乾封二年秩滿??傉略昊鼐?,第二年便奉使歸蜀,從此便滯留蜀中三年。政治上的失意讓盧照鄰十分頹喪,自知“提攜玉龍為君死”的抱負已成泡影。咸亨二年(671),他回到洛陽。兩年后他染風疾,遂去官,臥病長安,以至于手足俱廢。
二
盧照鄰是“初唐四杰”的先導。他與王勃、楊炯、洛賓王一起,為盛唐文學的繁榮在理論上導夫先路,在提倡詩風變革方面,盧照鄰顯示出他獨特的詩學個性,他倡導以適意為宗,雅好清靈俊爽之格,尤重妙諧鐘律,思無停趣。在創(chuàng)作實踐上,盧照鄰的詩則初步顯現(xiàn)了盛唐文學的恢弘壯闊的氣象。盧照鄰的詩諸體兼?zhèn)?,尤擅七言歌行。其代表作《長安古憶》是初唐長篇歌行的扛鼎之作,全詩以清麗的詞句、清迥的意境,借歷史題材描繪長安的繁盛,展示了當時長安社會生活的廣闊畫卷,揭露上層統(tǒng)治者的驕奢淫侈和互相傾軋,抒發(fā)內(nèi)心深處的不平。這首六十八句的長詩,寄托古意,抒發(fā)的卻是今情。“七古”中如此規(guī)模的鴻篇巨制,為初唐之前所未見。開篇鋪敘長安豪門爭競豪奢的享樂生活和繁華長安的紫陌紅塵,玉輦縱橫,金鞭絡繹,流光縊彩,活色生香。“梁家”即指漢代長安貴族梁冀,與他的狹邪艷冶形成對應的,是豪門歌兒舞女的浪漫風情,真寫得花團錦簇。最后是詩人悲憤情緒的抒發(fā),自比窮愁著書的揚子(揚雄),與豪華人物對照作結(jié),帶有不遇于時者濃重的傷感和悵惘,也有些“自了漢”的小情緒。這也是這首詩的旨趣之所在。胡應麟贊謂:“七言長體,極于此矣!”
這首樂府歌辭剛一傳出,便洛陽紙貴,與當時駱賓王的《帝京篇》齊名,文采卻更勝一籌。
盧照鄰早期的詩作雖感時傷世,微有憂悒,仍有“領(lǐng)韻疏拔,時有一往任筆,不拘整對之意?!保骱鸷唷短埔艄锖灐罚┤纭吧剿畯椙俦M,風花酌酒頻”、“唯余詩酒意,當了一生中”、“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等詩句,足以令人擊節(jié)。
盧照鄰的詩題材廣闊,他的贈別詩突破前人窠臼,將政治抱負與身世際遇的感慨融入惜別的感情中,少了纏綿悱惻卻增加了情感容量。如“關(guān)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顧憐無聲”(《送二兄入蜀》);“風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萬里同為客,三秋契不凋。戲鳧分斷岸,歸騎別高標。一去仙橋道,還望錦域遙”(《還京贈別》)。他的邊塞詩抒寫塞外風云、征夫之思,記戰(zhàn)事慘烈、敘西使經(jīng)歷,開有唐以來邊塞詩之先河。如“馬系千年樹,旌懸九月霜。從來共嗚咽,皆是為勤王”(《隴頭水》);“虜騎三秋入,關(guān)云萬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漢月明。高闕銀為闕,長城玉作城。節(jié)旄零落盡,天子不知名?!保ā队暄┣罚膀t馬照金鞍,轉(zhuǎn)戰(zhàn)入皋蘭。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雪暗鳴珂重,山長噴玉難。不辭橫絕漠,流血幾時干?!保ā蹲向t馬》)
盧照鄰還有一些作品自述襟抱,表達了他不流于時俗、不同品格低下的人同流合污的情操。正是這種正直磊落、剛直不阿的性格,才使他與當世官場格格不入,難免會受到一連串的排斥、打擊。也因為他的詩表現(xiàn)出一種慷慨昂揚的精神風貌,盧照鄰被認為是唐代第一個自覺的、有意識的用“騷怨”精神進行創(chuàng)作的詩人。
三
《舊唐書》本傳及《朝野僉載》都說盧照鄰有文集20卷,《崇文總目》著錄為10卷,今存《盧昇之集》和明人張燮輯注《幽憂子集》,均為7卷,《全唐詩》編錄其詩2卷,徐明霞點校《盧照鄰集》即據(jù)7卷本《幽憂子集》并作《補遺》。
盧照鄰后期作品,有對命運抗爭的激憤,對遭逢不測的控訴,又有慘罹惡疾的無奈與凄絕。盧照鄰一生命途多舛,《新唐書》本傳說他“高宗時尚吏,已獨儒;武后尚法,己獨黃老;后封嵩山,屢聘賢士,己獨廢”。張燮說:“古今文人奇窮,未有如盧昇之之甚者。夫其仕途不達,則亦已耳,沉疴永痼,無復聊賴,至自投魚腹中,古來膏肓亦無此死法也?!北R照鄰這個病才子,一輩子總為“貧”字所困,而病魔又無時不在糾纏著他,可以說,人生的種種不幸,他都已經(jīng)歷過了。惡疾十數(shù)年而不愈,患病之初,盧照鄰曾到長安問醫(yī),拜藥圣孫思邈為師,但他的病情仍然沒有好轉(zhuǎn)。于是隱居太白山,結(jié)交道士,服用丹藥以自治。據(jù)《唐才子傳》記載,盧照鄰當時服用丹藥,治療過程中,父親病逝仰噩耗傳來,盧照鄰悲痛欲絕,號慟不止,于是他的身體更加虛弱。他曾向洛陽名流乞求醫(yī)藥,病情不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越發(fā)嚴重。在這個時期,家道中落,父親病亡后不久,弟弟也英年早逝,盧照鄰忍受著病痛和精神的雙重折磨,內(nèi)心十分苦悶。他不得不離開太白山,到龍門山隱居,“以惠蘭為九族,以風煙為四鄰,朝朝獨坐,惟見群峰合沓;年年孤獨,常對古樹輪囷?!保ā侗袢铡罚┻@個時候的盧照鄰,差不多已完全殘廢,自喟“一臂連蜷”,“兩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這對一個志存高遠的詩人該是多么不堪忍受的打擊。
被命運撞得鼻青臉腫的盧照鄰卻沒有被命運擊倒,他仍然同命運做著頑強的抗爭,《五悲》、《釋疾文》等名作,就是在他經(jīng)受著政治上的挫折和頑疾折磨的雙重厄運作弄下寫出來的。
對盧照鄰等“四杰”的評價,時人及后人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四杰”的創(chuàng)作不過是齊梁余風的繼續(xù),所謂“猶沿六朝遺派”。陸時雍《詩鏡總論》即謂:“古雄而渾,律精而微,‘四杰’律詩,多以古脈行之,故才氣雖高,風華未爛。六朝一語百媚,漢魏一語百情,唐人未能辨此?!辈⒅赋觥八慕堋敝鳌皶r帶六朝錦色”。(《詩鏡總論》)杜甫則賦詩力挺,云:“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保☉驗榱^句)他認為“四杰”雖未完全擺脫六朝浮艷詩風的影響,但從內(nèi)容上已經(jīng)突破了宮體窠臼而別開新面,吐露出一種剛勁、清新的氣息。
現(xiàn)當代評家也充分肯定了“四杰”在中國文學史上獨特的地位。劉開揚認為“四杰”詩的內(nèi)容是豐富的,繼承齊梁詩而把齊梁詩加固以改造,不僅給沈、宋,而且更給陳子昂、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等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使他們得以把唐詩發(fā)展到全新的階段”。聞一多指出,“初唐四杰”的貢獻在于使宮體詩“由宮廷走到市井,從臺閣移至江山與塞漠”。“若沒有盧、駱,哪曾有劉、張,哪會有《長恨歌》《琵琶行》《連宮詞》和《秦婦吟》,甚至李、杜、高、岑呢?”并特別推重盧照鄰,認為他的詩是“窒息的陰霾中,細弱而疲倦的蟲吟里的一聲霹靂”。(《宮體詩的救贖》)
竊以為,這是對盧照鄰的詩最貼切的褒獎了。
(作者系全國政協(xié)委員,河北省文史館館員)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何香久 盧照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