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首次中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統計超億件 基本摸清家底
歷時五年的第一次中國可移動文物普查7日在北京公布最終數據,截至2016年10月31日,普查統計的全國可移動文物共計108,154,907件/套,基本全面摸清了國有可移動文物的家底。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是覆蓋中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qū))全部國有單位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項目,從2012年開始,由國務院統一部署開展,共計15個部委參加。
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介紹,此次普查投入12.45億元人民幣經費,調查了102萬家國有單位。普查全國可移動文物共計108,154,907件/套,其中完成登錄備案的國有可移動文物2661萬件/套(實際數量6407萬件),納入普查統計的各級檔案機構的紙質歷史檔案8154萬卷/件,基本全面摸清中國國有可移動文物家底。
此次普查的一大收獲是新發(fā)現一批重要文物,共計7,084,149件/套。如故宮博物院新登錄一批重要甲骨文物,社科院考古所整理登錄的考古出土文物超10萬件,山西省運城市青龍寺發(fā)現完整的《永樂南藏》經書,新疆認定2萬件反映生產建設兵團歷史的文物。
同時,通過此次普查建立起了文物資源數據庫和文物身份證制度。普查共采集了27項收藏單位信息和15項文物基礎信息,建成國家文物資源數據庫,登錄文物照片5000萬張,數據總量超過140TB,全國文物大數據體系基本建成。
劉玉珠表示,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及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基本掌握國有文物資源數量和現狀的基礎上,將積極推進建立國家文物登錄制度,通過建立文物認定、采集登錄標準以及信息更新完善機制等,實現文物資源統一和動態(tài)管理、定期統計和發(fā)布、社會共享。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中國可移動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