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創(chuàng)新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方式
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厚軟實力。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如何創(chuàng)新對外傳播方式,更好地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是一項緊迫的戰(zhàn)略課題,需要從理念與內容、渠道與平臺、市場與受眾等多維度協同推進。
更新理念打造更多精品力作,講好中國文化故事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是促進各國文化交流互鑒、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的客觀需求。隨著海外普通民眾接觸中國文化的機會越來越多,對中國文化的感知越來越深,很多人已經不滿足于對中國文化的淺層次認知,他們渴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但是當下走出去的中華文化產品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等問題。因此,必須著力打造精品工程,在內容創(chuàng)作上追求卓越。
打造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精品力作,要把內容建設放在首位,突出思想內涵、彰顯價值觀念。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歷史典故眾多。從17世紀開始,中國的儒家經典如《論語》等傳播到歐洲,為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所重視和推崇,成為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并產生深遠的影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一座精神富礦,在今天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仍蘊藏著解決當代難題的重要啟示,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其所蘊含的天人合一的和諧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民為邦本的民本思想和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在當下中國治國理政、對外交往、參與全球治理等方面仍發(fā)揮著重要的價值引領作用。
打造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精品力作,要深入挖掘能夠代表中華文化的特色元素,擦亮傳統文化走出去的中國名片。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2016年發(fā)布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顯示,中醫(yī)、武術與飲食是海外受訪者認為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選擇比例分別為50%、49%和39%);中華醫(yī)藥、中華武術與中華烹飪也因此成為對外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彰顯價值內涵的三張亮麗名片。在里約奧運會期間,拔罐、針灸等中華醫(yī)藥康復療法頗受歡迎。依托銀幕呈現,中國功夫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就進入了國際視野并為海外受眾所追捧。中華烹飪和美食更是伴隨華人的足跡遍布海外,成為海外民眾直接體驗中華文化的便捷方式。
打造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精品力作,要著手于傳統文化對外交流的品牌建設。“中華文化熱”的持續(xù)升溫,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于我國持續(xù)開展的“感知中國”“歡樂春節(jié)”“文化中國”等對外文化品牌建設。以春節(jié)文化走出去為例,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在2017年農歷大年初一發(fā)表題為《中國最盛大的節(jié)日正走向全球》的文章,認為更多的人加入歡慶春節(jié)的行列,中國春節(jié)正在成為全球性節(jié)日。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2016年組織實施的春節(jié)文化“走出去”全球調查顯示,海外民眾對中國春節(jié)的認知程度達到了58%的新高;有超過半數的被訪者聽說過“歡樂春節(jié)”,“歡樂春節(jié)”成為認知度最高的春節(jié)文化品牌。我們要精心培育打造類似的對外文化品牌,并形成規(guī)模和集群效應。
善用新媒體與新平臺,增強傳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近年來,互聯網日漸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渠道。然而,在傳統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現有的技術手段與渠道平臺或多或少地存在形式單調、技術落后、內容枯燥等問題,難以吸引海外受眾,特別是青年受眾的主動參與。中華文化走出去在打造精品力作、講好中國故事的基礎上,還要不斷升級傳播技術手段,全方位拓展海外傳播的平臺和渠道。
要善用新媒體特別是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增強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影響力。《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顯示,有51%的海外受眾傾向于通過新媒體了解中國文化。特別是年輕群體,更習慣于通過新媒體獲取中國信息。依托于互聯網、手機的新型社交媒體已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渠道。因此,統籌利用大眾媒體和新興媒介渠道,發(fā)揮社交媒體平臺在精準推送、同好集聚等方面的分眾傳播優(yōu)勢,可以有效提升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覆蓋面。
要善用社會及市場資源,增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政府部門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同時,宜著力統籌社會力量,發(fā)揮市場機制活力,推動優(yōu)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社會力量和民營機構在中國文化海外推廣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他們市場嗅覺靈敏,品牌意識強,運營機制靈活,傳播力和滲透性強,日益成為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生力軍。
要巧用外力,通過“借船出?!薄敖枧_唱戲”的方式,搭建國際合作新平臺,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走進國外主流社會。在第8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湖南電廣傳媒影業(yè)憑借與美國獅門影業(yè)共同主控出品的《愛樂之城》,斬獲6項大獎,實現了中國出品方在奧斯卡主要獎項上零的突破。“合作傳播”逐漸成為進入國際主流傳播平臺,放大中國文化產品影響力的有效途徑。通過中外合作,持續(xù)培育一批從創(chuàng)意策劃到終端傳播都能與國際市場、海外受眾對接對話的合作傳播人才,把更多的中國文化、中國元素與中國產品投放到中外合作的媒體平臺上,呈現到國際受眾的視野中。
貼近海外市場和受眾,提高傳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文化對外傳播的核心目的是以文化人、以文促情、以文建信,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卻始終沒有解決好。重視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針對性調研及實效性評估,是提高對外傳播針對性和貼近性的關鍵所在。通過受眾調研,可以深入研究國外不同受眾的文化傳統、價值取向和接受心理,因地制宜、一國一策地開展工作,使中華文化不但能“走出去”,而且能“走進去”。開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效果評估,通過對海外受眾的持續(xù)追蹤調研,可以準確把脈國際社會對于中華文化的認知度和需求度。近幾年,我們在持續(xù)開展國際受眾調查時,注重將國外受眾的文化信息需求和偏好“數據化”呈現,為打造適銷對路的文化精品提供數據支持,努力減少對外傳播中的“文化折扣”現象,不斷提升傳播效果。
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從來都不是單向度的、灌輸式的過程,而是雙向的、互動式的跨文化交流。我們要著重從對方角度考慮,善于從受眾的角度和話語體系去建構傳播內容、考慮傳播策略,在知己知彼中增強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實效。
在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中,國際社會希望進一步了解中國、了解中華文化的時代已然到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獨特的氣度和神韻,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重要基石,是當代中國貢獻給世界的精神力量。我們要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守護、凝練、傳播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傳下去、走出去。
(作者:于運全,單位: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 中國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