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工人村”里的鄉(xiāng)愁:曾被外賓參觀過的家變蝸居
10口人的蝸居
但是,隨著家庭人口增多,工人村的房子,漸漸擁擠起來。
上世紀(jì)60年代,沈陽八王寺汽水廠職工楊連廣家里一個尋常夜晚。16平方米的房間里,一家人吃完地瓜、玉米煮成的晚飯,愛人李金鳳坐在鋪著紅格子布床單的床上繡花;家里的老人們坐在床上,做鞋看報(bào);楊連廣坐在三屜桌前的木椅上,彈著大正琴;孩子們,有的聽著音樂,有的嬉戲玩耍,有的躲在壁櫥里的“小床”上,翻著白天剛借來的小人書……一家子10口人都擠在這里。
隨著工人們結(jié)婚生子,“豪宅”變成了擁擠的“小房”,很多家庭幾代人擠住在一起。
到了上世紀(jì)70年代,李樹義的4個孩子都長大成人,大兒子結(jié)婚之后沒住房,只能依然住在家里。李樹義便在房里搭建了“吊鋪”,以便增加面積。大兒子和兒媳住在靠里的床上,拉上布簾遮擋,老兩口兒住在吊鋪下邊,兩個年輕的兒子住在吊鋪上,最小的兒子則擠在壁櫥里。
“我們家當(dāng)年就這樣!當(dāng)年我就睡在吊鋪下?!敝钢肮と舜迳铕^”展廳里的吊鋪,來參觀的73歲老人李淑珍眼里泛著淚花。由于房子小、人多,家家都有壁櫥,里面隔好幾層,白天放被子衣物,晚上每層都要睡一個小孩。
分房時,一個兩室一廳住兩家,共用一個廚房、廁所。廚房狹小,兩家同時做飯,很容易碰在一起。李貴新告訴記者,早上去廁所,兩家都是安排好時間排隊(duì)去。鄰居張爺爺家里新買了電視機(jī),附近五六家鄰居擠在一起看“阿波羅登月”,床上、板凳上、地上坐著或站著10多口人。
那時結(jié)婚辦喜事都是在家里張羅。住房面積小,只能借用鄰居的房間擺喜桌。樓下支起帆布大棚,搭建爐灶,鍋、碗、瓢、盆、盤也都是鄰居們提供的,碗、盤底部還要貼上各家姓名,以免宴席后還錯人家。
編輯:梁霄
關(guān)鍵詞:鄉(xiāng)愁 外賓 蝸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