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訪延安情演延安戲
? ——尚長榮談55年來與延安的不解情緣
編者按:
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對延安有著深刻的印象和深厚的情誼。這源于自上世紀60年代初期以來,他曾多次到訪延安,而每一次到訪,都帶著當時特殊歷史時期的印記,留下了不一樣的故事,甚至成就了尚長榮戲劇人生當中的重大變化。而更重要的是,他曾兩次主演了以延安為題材的京劇。本期華夏周末就此專訪尚長榮先生,請他談談55年來到訪延安的經歷。
尚長榮
尚長榮(右二)在現代京劇《青楊寨》中飾老支書
尚長榮1964年在銅川桃園煤礦體驗礦工生活
一
去年10月份,我隨中國文聯深入基層去演出,到延安參加了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的活動。這使我回想起,我從21歲開始第一次去延安,迄今已有55年了。這55年,我曾五訪延安,每一次去延安,對我來說,都是一次靈魂的洗禮。我與延安,有著難以訴說的情緣。
我迷上杜鵬程的長篇小說《保衛(wèi)延安》,是早在1956年。那時候,我才16歲。到現在我還記得當時看這部小說的情景,和那種心潮澎湃的感覺!沒想到的是,8年之后,我竟出演了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京劇《延安軍民》中的主要角色。雖然那個時候,我的生活、工作都在北京,但是我的內心對于延安,始終懷著至高無上的敬仰和崇拜之情,這也許是我們這代人的一種特殊的情懷。對于我個人來講,我平時又特別喜歡看一些關于戰(zhàn)爭的書,所以對于解放戰(zhàn)爭中的很多戰(zhàn)役都了然于心。到延安去,到我心中這個神圣的革命圣地去,于我而言,是有著多重因素共同促使的,可以說,這是自我從青少年時代開始,就有的一個夢。
我心馳神往的延安??!終于在我21歲那年,見到了她!那是1961年的春天。巧合的是,我的父親尚小云先生曾支援過西北,他也一直很關注西北的戲曲教育,他一直有一個心愿,就是希望能夠把他的戲帶到延安去!這一年的5月份,我和父親竟然有了這樣一個機會,我們父子倆共同到延安去演出,這一下子就實現了父子二人多年來共同的心愿,那一年我父親已經61歲了。
我和父親是先到了銅川煤礦慰問演出,而后才到了延安的。到了延安,演出的地點被安排在延安邊區(qū)大禮堂,當時我們都感到榮幸極了!我和父親當時是跟著各自所在的京劇團去做慰問演出的,我父親演了《梁紅玉擂鼓戰(zhàn)金山》和《雙陽公主》兩出戲?!读杭t玉擂鼓戰(zhàn)金山》是一出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戲,《雙陽公主》是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大慶時的獻禮劇目,可以說是兩部重頭戲!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因為當時的延安并沒有專門的京劇團,延安平劇院從延安撤離后,在北京成立了中國京劇院,所以,當我們把京劇帶到了延安,尤其是像我父親這樣的老藝術家第一次去延安演出,可以想象,當地老百姓是多么的熱烈!
那時候還處在困難時期,各方面的條件都很艱苦,物質匱乏,交通也很不便利。我們去往延安的路是一條坑坑洼洼的土路,時值春末,風沙很大,一路塵土飛揚,我們坐的又是敞篷大卡車,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軍繳獲的美式大卡車。就這樣,一車的人連同著行李,一路顛簸前往,免不了勞頓。我們先坐了半天的汽車從西安到了銅川,慰問銅川煤礦,再從銅川坐了一天的汽車,一路風塵仆仆地來到了延安。
當時因為3年自然災害,每天中午保證大家還有一碗燴菜,燴的是豆腐、粉條、黃豆芽,雖然是沒有肉,但是蛋白質成分還蠻高的。主食是一種用高粱面和包谷面做的饅頭,當地叫“兩面饃”。盡管條件艱苦,但是大家都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和激動。我們在延安演出了一個星期,演出之余,我們就馬不停蹄地去參觀革命時期的遺址:棗園、紅旗大禮堂、魯藝、楊家?guī)X等等,有幸的是,當時我還見到了劉志丹同志的夫人同媽媽??梢哉f,第一次到延安,給我和我的父親都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尚長榮 延安情 演延安戲 京劇表演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