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從關注到關愛,“迷馬”拉近大學生與聽障兒童的距離
“我還能再跑一圈”,一位來自津巴布韋的留學生把終點處的工作人員逗笑了。
這是“迷馬”挑戰(zhàn)河北大學站第二場的場景,來自國際交流與教育學院的留學生挑戰(zhàn)者MANDIRINGANA JAMES(中文名:馬俊賢)曾多次參加國際馬拉松賽事,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對記者說:“我是為有困難的孩子來報名的,雖然這不是比賽,但我還是要跑得很快。”與他同行的還有其他三位來自非洲的留學生朋友,在“迷馬”跑道上留下了別樣的異國風景。
對于部分大一新生來說,“迷馬”是他們參加的第一個公益活動,將跑步與公益結合的獨特方式讓同學們感到新奇,讓創(chuàng)造快樂變得容易和有意義。新聞傳播學院大一學生田逸凡用了兩個詞評價“迷馬”:好玩、不累。
據(jù)了解,很多挑戰(zhàn)者都為公益而來,在他們心里,“迷馬”已然成為公益的一個代名詞。今年是“迷馬”來到河大的第三年,校園內外對公益的一呼百應讓作為承辦團隊的紅色戰(zhàn)線感到溫暖與踏實。而這個冬天,5公里的跑道也成為河北大學6000多名挑戰(zhàn)者跑過的最溫暖的5公里。
醫(yī)學部獨立微信公共號“白大褂碎碎念”負責人李勇聯(lián)系承辦方,主動提出推送“迷馬”活動信息,他說:“醫(yī)者仁心,我們的推送內容的視角也許會和其他媒體的視角不一樣,作為醫(yī)學生,對于公益,對于聽障兒童,應該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角度?!崩钣孪Mㄟ^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讀者關注到“迷馬”,關注到聽障兒童這個群體。
也許自己沒有能力去改變,但有責任去關注,關注本身也許就是改變的開始,許多同學通過“迷馬”開始關注到聽障兒童,審視到這個社會那些缺少亮色的角落?!凹t色戰(zhàn)線”負責人藺少宏說:“每一場‘迷馬’都會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去主動體驗聽障兒童的世界,這會帶給我們思考,讓我們了解他們,設身處地關心他們,也真正認識自己,認知這個社會的本真?!?/p>
使旁觀者轉變成參與者,才讓公益有了重要的意義。公益不僅僅等于捐錢,給貧困兒童講一節(jié)課、給大山深處的孤寡老人寫一封信、為聽障兒童跑一場“迷馬”,這些公益是“接地氣”的,而且信手拈來的,更是人人可為、時時可為的?!懊择R”讓眾多挑戰(zhàn)者有了投身公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他們用汗水和腳步匯成愛的河流,詮釋新一代大學生樂于奉獻的精神與勇于擔當?shù)呢熑巍?/p>
“謝謝哥哥姐姐們!”在2016“迷馬盛典”的現(xiàn)場,康寶萊“天使聽見愛”公益基金受助的貧困聽障兒童小正鑫的話音未落,現(xiàn)場就已經掌聲雷動,這是來自2000余名挑戰(zhàn)者的鼓勵之聲,鼓勵我們所關愛的、需要幫助的孩子能夠快樂生活、自信堅強。
對于聽障兒童來說,走出困境、由弱變強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有一種自我振奮、自強自立的精神狀態(tài),社會上多一份關愛與鼓勵,他們就會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主動改變和轉化的力量。
記得2015“迷馬”啟動儀式上,受助的貧困聽障兒童小滋增和小滋金說到:“左手拉爸爸,右手拉媽媽……”那對可愛雙胞胎的兒歌感動了無數(shù)人,他們因為挑戰(zhàn)者的奔跑所籌得的公益基金而有機會重新聆聽到這個世界的花開與鳥鳴。所有需要幫助的人都能受益是這個社會的公平所在,只有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平視他們的存在,滿足他們的需求,社會才能不斷進步。
奉獻了愛心,快樂了自己,拉近了距離,加強了關懷,收獲了能量,傳播了文明。真正的公益就是這樣,“迷馬”精神所傳遞的核心更是如此。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