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健康生活方式是防治高血脂的基本策略
近30年來,中國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異?;疾÷拭黠@增加,成人血脂異常總體患病率高達40.4%。據專家推測,人群血清膽固醇水平升高將導致2010年~2030年期間我國心血管病事件約增加920萬。日前,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fā)布最新版《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對人群心血管病危險分層做了重大更新,對缺血性心血管病極高危人群提出更嚴格的控制目標。
冠心病、腦卒中和外周動脈疾病等,是導致我國居民致殘致死的主要心血管病,統(tǒng)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雖然其發(fā)生發(fā)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首次發(fā)病就可能有致死、致殘的高風險。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或膽固醇升高為特點的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無論采取何種藥物或措施,只要能使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就可穩(wěn)定、延緩或消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并能顯著減少這些致死致殘性疾病的發(fā)生率、致殘率和死亡率。
其他類型的血脂異常,如甘油三酯增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與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發(fā)病危險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
防治心血管病,
還是要定期檢查血脂
為了及時發(fā)現(xiàn)血脂異常,新版指南提出如下建議:
(1)20~40 歲成年人至少每 5 年測量 1 次血脂。
(2)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期后女性每年檢測血脂。
(3)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應每3~6個月測定1次血脂。
(4)因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的患者,應在入院時或入院 24小時內檢測血脂。
血脂檢查的重點對象包括: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病史者;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等多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者;有早發(fā)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級直系親屬在 55 歲前或女性一級直系親屬在65歲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癥患者;皮膚或肌腱黃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健康生活方式是防治的基本策略
新版指南認為,血脂異常明顯受飲食及生活方式的影響,飲食治療和生活方式改善是治療血脂異常的基礎措施。無論是否進行藥物調脂治療,都必須堅持控制飲食和改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堅持心臟健康飲食、規(guī)律運動、遠離煙草和保持理想體重。生活方式干預是一種最佳成本/效益比和風險/獲益比的治療措施。
無論是否選擇藥物調脂治療,都必須堅持控制飲食和改善生活方式。在滿足每日必需營養(yǎng)和總能量需要的基礎上,當攝入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總量超過規(guī)定上限時,應該用不飽和脂肪酸來替代。每日攝入膽固醇小于300mg。已有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病或高危人群,攝入脂肪不應超過總能量的20%~30%。高甘油三酯血癥者更應減少每日攝入脂肪總量,每日烹調油應少于30g。脂肪攝入應優(yōu)先選擇富含 n-3 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魚油、植物油)。
每日攝入碳水化合物占總能量的50%~65%。選擇富含膳食纖維和低升糖指數(shù)的碳水化合物替代飽和脂肪酸,每日飲食應包含 25~40g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攝入以谷類、薯類和全谷物為主,其中添加糖攝入不應超過總能量的10%,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癥者要求比例更低。
新版指南建議每周5~7天、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代謝運動。有心腦血管病者應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身體活動。
采取不同強度干預措施是核心策略
對年齡低于55歲人群應關注心血管病余生危險。新版指南認為要根據個體疾病危險程度,決定是否啟動藥物調脂治療。
臨床調脂達標,首選他汀類調脂藥物。起始宜應用中等強度他汀,根據個體調脂療效和耐受情況,適當調整劑量,若膽固醇水平不能達標,與其他調脂藥物聯(lián)合使用。注意觀察調脂藥物的不良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指南強調他汀應用取得預期療效后應繼續(xù)長期應用,如能耐受應避免停用。有研究提示,停用他汀有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如果應用他汀類后發(fā)生不良反應,可采用換用另一種他汀、減少劑量、隔日服用。或換用非他汀類調脂藥等方法處理。
文/風景如畫
編輯:趙彥
關鍵詞:健康生活方式 防治高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