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畫扇之境:湖南省博物館館藏扇面精品
國人用扇的歷史源遠流長,扇的功能也不斷在豐富演變。由最早為帝王貴族障風蔽日的“儀仗扇”,漢以后發(fā)展成為生活中生風取涼的“搖風”、“良友”,到唐宋時期,畫扇之風蔚行,小小的扇面成為文人騷客施展才情與雅興的筆墨場,而宋代出現(xiàn)的方便實用的折扇到了明永樂年間經(jīng)明成祖朱棣的大力提倡,不僅制扇作坊遍布各地,扇骨、扇面制作精良,扇面書畫也廣泛流行,遂成一門雅俗共賞的藝術(shù)形式。清代是折扇大發(fā)展的時期,它上升為一種藝術(shù)品,且是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不僅男性使用折扇,而且還有專供女性使用的秋扇,從文人書畫扇這一主流中又分化出黑紙扇、香木扇和各種工藝扇。折扇甚至還流傳到歐洲,成為西方貴婦們喜愛的把玩之物。故而清代的扇面畫最為豐富,名家輩出,風格流派異彩紛呈,蔚然大觀。
清 居廉 海棠圖 紙本 40厘米 18.2 厘米
居廉(1828-1904),字士剛,號古泉,番禺隔山鄉(xiāng)(今廣州海珠區(qū))人,因別號隔山樵子,晚號隔山老人,與從兄居巢并稱“二居”。巢、廉兄弟初學藕塘(宋光寶),后乃自開一家生面。居廉畫花卉、翎毛、草蟲及人物,設(shè)色妍麗,筆致工整。此海棠圖,兩支海棠由右側(cè)順勢伸出,枝椏間有螳螂探出,其下有兩只蜜蜂飛來,用色雖淡雅清新,刻畫出的草蟲卻別有動感之趣。
近代 陳師曾 竹子月季圖 紙本 橫35.5厘米 縱17.2 厘米
陳師曾(1876—1923),又名衡恪,號朽道人、槐堂。江西義寧(今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孫,陳寅恪之兄。曾留學日本,攻讀博物學。歸國后從事美術(shù)教育工作,1913年到北京,歷任北京各大學教授。善詩文、書法,尤長于繪畫、篆刻。著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之研究》、《染蒼室印存》等。其寫意花鳥畫畫風雄厚爽健,富有情趣。
扇面畫的題材廣泛,常用的有人物、山水、花鳥魚蟲以及詩詞書法等。其藝術(shù)風格及手法與卷軸、冊頁有所不同。雖然尺幅不大,但由于其形制特殊,尤其折扇上寬下窄、上下邊沿為兩條弧線,作畫時必須匠心獨運巧妙布局、小心落墨,于咫尺之中開拓出妙趣盎然的意境。其次,扇面用紙也較特別,紙面光滑,常伴有折痕,如用色紙、金箋、發(fā)箋等則落墨設(shè)色更難掌握,絕非隨意渲染可成。且往往需要一氣呵成,涂涂改改即臟。故扇面畫的鑒賞,一般以精到工整為上。寥寥數(shù)筆蘭竹或四五個大字的作品,特別考驗功力,非高手不能為。扇面書畫對精的要求,勝過了對畫家名頭大小的要求。小名家的精到扇畫,常常勝過大名家的一般之作。
清 喻唐 紅袖添香夜讀書圖 絹本 橫12.1厘米 縱10厘米
此幀團扇描繪了綠樹翠竹掩映的窗欞里一位年輕的讀書人正在倚桌讀書的場景,桌上一柄紅燭,一個小香爐,旁邊有一位婉約的女子正往香爐填香。紅袖添香夜讀書,這是多少讀書人艷羨的事情,所繪如此直白,大可一飽眼福。
清女詩人席佩蘭的《壽簡齋先生》中寫道:“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畫題“紅袖添香夜讀書”約由此衍化而來。
清 左宗棠 小行書 紙本 橫24厘米 縱20.6 厘米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樸存。湖南湘陰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負治世安邦之才,氣高膽壯,一生軍功卓著。曾以69歲高齡領(lǐng)兵驅(qū)逐沙俄,收復(fù)天山南北路。官至太子太保,封一等恪靖伯,謚文襄。善書,篆書嚴謹而寬綽,人稱“左篆”,行書瘦硬峭勁。此團扇錄王勃詩《忽夢游仙》:“仆本江上客,牽跡在方內(nèi)。寤寐霄漢間,居然有靈對。翕爾登霞首,依然鑰(躡)云背。 電策驅(qū)靈(龍)光,煙途儼鸞態(tài)。乘月披金帔,連星解瓊佩。 浮識俄易歸,真游邈難再。寥廓沉遐想,周遑奉遺海。流俗非我鄉(xiāng),何當釋塵昧。”意境超拔,配以文襄公絕妙的小行書,可謂相得益彰。旁徐楨立的題跋中提到:“蓋代偉人即小道藝能亦過人如此”,評價頗為中肯。
我館收藏的扇面以清以后的作品為主,題材豐富,山水、花鳥、人物、詩詞、書法等皆有佳作,亦不乏名人精品,觀眾可從中重拾扇面的風雅之趣。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畫扇之境 湖南省博物館 館藏扇面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