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德云社“學徒制”是文化保守主義的幻想
在當代社會,原樣復制學徒制,只能是文化保守主義的幻想,因為封閉的“家天下”不再可能。
作為傳統(tǒng)相聲的“振興者”,這些年,德云社一直為公眾提供了不少娛樂,也因此,理所當然收獲了不菲的利益?,F(xiàn)在,它終于“赤膊上陣”,以民間喜聞樂見的“宮闈內斗”方式,將自身獻上公眾狂歡的“祭壇”。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它不出意外地搶到“頭條”,繼王寶強離婚之后,掀起了民眾新一輪圍觀和吐槽的熱潮。
公眾的熱議,除了與德云社這些年的走紅有關,還因為事件本身的戲劇感。從郭德綱“清理門戶”、“從此江湖路遠,不必再見”類似江湖切口的聲明,到重修家譜,奪回藝名的做派,都像是一出天然的古裝武俠劇。而徒弟的反目和曝料,則像一部當代商戰(zhàn)片。
不同語境的嫁接,是“滑稽”形成的內在機制,也正是這出鬧劇的核心矛盾。一方面,德云社就是“郭家班”,恪守“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師道尊嚴,佐以家法家規(guī)和繁文縟節(jié),當然,可能也有約定俗成的行規(guī);另一方面,拒認學生就是學徒,面對師傅克扣戲酬,拿徒弟當廉價勞力的做法,拒絕師傅把利益通過法律形式固定化,憤而出走,體現(xiàn)的是當代權利意識。
如果拋開利益,帶點浪漫的懷想,傳統(tǒng)的學徒制頗有點像新建的仿古街區(qū),或者博物館里的三寸金蓮,看上去挺美,其實有著被歷史湮滅的心酸與無奈。在理想的狀態(tài)下,維持學徒制的,可以是師傅的“良心”。但是,細想,經(jīng)濟有壓力了難免會轉嫁情緒,經(jīng)濟寬裕了難免會有私心。即便沒有外界干擾,徒弟多了師傅也難免有偏心。徒弟怎么辦?社會沒有給徒弟申張權利的空間,心中的委屈,只能靠“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來排解。這便是傳承。
在當代社會,原樣復制學徒制,當然只能是文化保守主義的幻想。因為封閉的“家天下”不再可能,“人”的獨立意識一旦覺醒,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式的生物鏈條,便被砍斷。這也是自由平等的應有之義。如果誰再拘泥于學徒制其形,便是食古不化;遭致反抗,理固宜然。
當然,學徒制未必完全不可取。事實上,在當下許多與傳統(tǒng)相關的行業(yè),諸如中醫(yī)藥、戲劇曲藝,以及高校的導師與研究生等關系上,都有學徒制的影子。而凝聚這種關系的,不是人治,是愛和情感,是師傅的道德和人格。正是這些法治之外古樸的、甚至過時的東西,維系著這個古老的形式。它讓人感動,但也無比脆弱。
德云社的做派,有點讓人想起前不久的電影《老炮兒》。同樣是傳統(tǒng)規(guī)矩在當下社會的失敗,但“老炮兒”畢竟還收獲了觀眾以及電影中對手的尊敬。原因是,老炮除了守了傳統(tǒng)的規(guī)矩,還守了傳統(tǒng)的道德。
□劉志權(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德云社 學徒制 文化保守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