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一路“打點”到最高法,怎能重責輕判
僅僅對犯行賄罪判處刑罰,對相應的受賄人員不予刑事處罰,這樣的反腐結果,明顯有違司法公正。
據(jù)新華社報道,為贏得一起借貸引起的訴訟,河南順天化工科技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順喜從地方中院一路“打點”到最高法,將卡直接送到了最高法環(huán)境資源保護庭內勤魏某手中。五年里,王順喜先后用掉14張銀行卡、24.7萬余元,行賄新鄉(xiāng)中院和河南高院的8名司法人員。河南洛寧縣人民法院近日公布,行賄人王順喜,被洛寧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30萬元。據(jù)悉,收受賄賂的8名司法人員中的6人分別受到黨紀國法的追究。
我國《刑法修正案(九)》規(guī)定,“對犯行賄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因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情節(jié)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薄靶匈V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相關司法解釋又規(guī)定,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數(shù)額在三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本案行賄的金額已達到24萬余元,且行賄對象涉及多個司法工作人員,向多名司法人員行賄,已出現(xiàn)錯案判決,嚴重影響了司法公正,屬于刑法應當從重處罰的情節(jié)。即使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也未必一定要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所以,對行賄人判處一年半的有期徒刑明顯有重責輕判之嫌。
就在行賄人王順喜被逮捕半年之后,他曾行賄的新鄉(xiāng)中院三名合議庭法官,一人被免去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職務,兩人被免去副庭長職務,包括其他受賄人,均未見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信息,這是留有疑問的。
根據(jù)《刑法修正案(九)》確立的貪污受賄犯罪“數(shù)額+情節(jié)”的定罪和量刑模式,結合相關司法解釋,受賄數(shù)額在三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應當認定為“數(shù)額較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再看非數(shù)額情節(jié),本案多名司法人員共同為行賄人“辦案”,知法犯法,其違法情節(jié)只應該評價為嚴重,看不出有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因此,本案無論是從犯罪數(shù)額還是其他情節(jié)要素來看,收受三萬元財物的數(shù)名司法人員已經涉嫌受賄犯罪,只是免去相關人員的行政職務,難免有處罰過輕之嫌,也是有違新的反腐敗立法精神的。
況且,司法人員受賄之后徇私枉法,涉嫌數(shù)個犯罪行為,更應該嚴懲。同時,本案僅僅對王順喜犯行賄罪判處刑罰,對相應的受賄人員不予刑事處罰,這樣的反腐結果,也明顯有違司法公正。
思想家培根曾說,一次不公正的裁判所造成的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法官本是人們心中正義的化身,但因為一些錯案的發(fā)生,加上的確存在司法腐敗現(xiàn)象,導致諸多民眾心目中形成了一個“事事靠打點”、“處處找關系”等背離法治社會的 “共識”。在司法改革的進程中,扭轉這樣的所謂“共識”必須進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對構成犯罪的司法人員更沒有理由以行政處理代替刑事追責。
□金澤剛(同濟大學法學院教授)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河南 順天化工 行賄 受賄 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