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五所交大是一家”
南洋公學
交大滬校在唐文治、淩鴻勛、黎照寰等著名校長的主持下,在院系規(guī)模、師資力量、教學水平、設備條件等方面,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逐漸發(fā)展成為理工管兼?zhèn)涞亩鄬I(yè)綜合性大學。到1937年,已設置科學、管理、土木工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5個學院,另設中國文學、外國文學兩系和研究所。聚集了一批影響很大、深受學生愛戴的名師,如被學生尊稱為“五權憲法”(指英文唐慶詒、國文陳柱、數(shù)學胡敦復、物理裘維裕、化學徐名材)、“三民主義”(指徐名材、周銘、胡明復)的名師,都是全校師生敬仰的大教授。此外,還有指導研制出國內(nèi)第一臺交流發(fā)電機和電動機的電機系教授鐘兆琳、著名的鐵路專家淩鴻勛教授、機械及熱能工程專業(yè)陳石英教授、機械工程專家程孝剛教授、著名經(jīng)濟學家馬寅初教授,等等。他們大多負笈海外,并獲得名牌大學的學位,具有豐富的教學、科研和專業(yè)工作經(jīng)驗。
交大“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逐步形成,人才培養(yǎng)成績斐然。交大滬校本科畢業(yè)人數(shù),1909-1926年近20年共計712人,1927-1937年10年間已達1462人,為前20年的一倍;其中不少人到歐美留學深造。交大學生普遍具有為社會服務和虛心求知的精神、從容鎮(zhèn)靜的修養(yǎng)、親愛精誠的胸懷,在學校受到良好的訓練,德智體同步發(fā)展、專業(yè)基礎扎實、外文水平高。他們走向社會后,錄用單位大都作出“努力求學,實心任事”“樸實謙恭,實事求是”“忠于職守,勇于負責”“務實業(yè)而不求名”“重建設而輕仕途”等贊譽,備受歡迎。
交大學生的貢獻不僅僅在中國鐵路交通事業(yè),其中不少人經(jīng)過努力,成為科教精英、愛國志士、學界名家、商界巨子。例如,“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水利專家張光斗、“中國航測之父”王之卓、“中國通信界元勛”張煦、中國造船工業(yè)奠基人辛一心、老一輩革命家陸定一、原海協(xié)會會長汪道涵、致公黨中央原名譽主席董寅初、語言學家許國璋、國際航運巨子沈家楨等。
抗戰(zhàn)前交大唐校校長中的羅忠忱、茅以升、李垕身、鄭華、李書田等,則都是從美國康奈爾大學學成歸國的著名學者。他們視野開闊、立意高遠,始終以教育興國為己任,傳承“竢實揚華、自強不息”的交大精神和“嚴謹治學、嚴格要求”的辦學傳統(tǒng),使學校在上世紀30年代即有了“東方康奈爾”的美譽。按照交大分工,唐校專辦土木科,分設鐵道、橋梁、構造、市政、水利學門,后又增設采礦冶金系。形成以被學生尊稱為“唐山五老”的羅忠忱、伍鏡湖、李斐英、顧宜孫、黃壽恒教授為代表,由朱物華、劉仙洲、華鳳翔、張正平、張伯聲等眾多著名教授組成的高水平教師群體。僅1933年畢業(yè)的土木系一個班,后來就出了林同驊、張維、嚴愷、劉恢先4位中外院士,分別在航空、殼體結構、水利和地震四個領域獨領風騷,這在中國教育史上堪稱絕無僅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交大唐校畢業(yè)生在鐵路、公路、市政、橋梁、建筑界都勇挑大梁,茅以升主持設計修建杭州錢塘江大橋,杜鎮(zhèn)遠、侯家源主持修建杭江鐵路、浙贛鐵路、湘黔鐵路、黔桂鐵路、粵漢鐵路等,都是中國近代交通史上標志性的重要工程。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交大 交通大學 歷史淵源 建校 南洋公學 葉恭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