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李心峰:親近經典
編者按:
全民閱讀已經成為時代重要文化主題。在這一全民閱讀的時代,怎樣閱讀,閱讀什么,開始成為人們思考的重點。近年來,李心峰先生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為藝術學研究生開設“藝術理論經典導讀”課程,作為該課程導論的第一講《親近經典》,從藝術理論角度對上述問題作了有益探索。這種探索,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具有普遍意義。同時,李心峰先生以《親近經典》為主題,分別應邀到中國傳媒大學、北京舞蹈學院、云南藝術學院等高校作學術講演,受到學生歡迎。現(xiàn)將講演內容摘要發(fā)表,以饗讀者。
李心峰
部分經典書籍
精彩閱讀:
■究竟哪些才是最有價值的閱讀對象?可以十分肯定地說:與那些海量的凡庸之作相比,當然要選擇經典!也可以說,恰恰是在今日這個時代,我們更需要經典。
■經典對于我們的意義,比之實際的功用,更為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涵養(yǎng)作用。這才是我要特別強調的一點。
世界讀書日
“全民閱讀”時代主題下閱讀什么?
4月23日,我們迎來了第21個“世界讀書日”。雖然“世界讀書日”已誕生二十又一年,但我們過去對這個紀念日一直比較陌生。不過,這種情況近年來已有明顯改觀,今年更是在全國各地舉辦了許多大型主題活動,讓這個節(jié)日愈益深入人心。關于這個節(jié)日的由來及設立的宗旨,可能還有很多人并不清楚。
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它最早源自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972年的一項倡議:呼吁各國采取積極措施“走向閱讀社會”,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11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8次大會正式做出決定:每年的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今年則迎來了第21個“世界讀書日”。
這個節(jié)日為何選擇4·23?這源于西班牙的提議。首先,這一天是西班牙大文豪、《堂吉訶德》作者塞萬提斯的忌日;其次,在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加泰羅尼亞有一個傳統(tǒng)大眾節(jié)日“圣喬治節(jié)”,這也是西班牙的傳統(tǒng)情人節(jié)。有一則美麗的傳說——一位名叫喬治的勇士英勇屠龍救下公主,公主贈他一份特殊的禮物———一本象征著知識與力量的圖書。于是,每年到了這一天,女士們就會贈送丈夫或男友一本書,男士則回贈一枝玫瑰。我們的年輕人都知道男士為了表達愛情要送玫瑰,是不是忽略了女士要向愛人或男友贈送圖書呢?除此之外,4·23還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等世界各國許多位重量級文學藝術大家的生日或忌日。西班牙的倡議得到世界各國廣泛贊同。“世界讀書日”的宗旨便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的產權。
這樣一個宗旨崇高、意義不凡的“世界讀書日”,我們一度對它還比較生疏。據有關資料,十年前,我國聽說過世界讀書日的人不到三分之一,而在這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里,了解其由來、涵義與宗旨的人不到五分之一。那時國內書香氣息之淡薄由此可見一斑。
不過,經過最近十年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這種情況已得到較為明顯的改觀。風氣發(fā)生重大轉變源自2010年3月,時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家圖書館原館長詹福瑞先生在當年兩會期間提出“全民閱讀促進法”提案。此后,每年均有代表提出“全民閱讀”的建議和提案。到了2012年,“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寫進了黨的十八大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也已連續(xù)三年提倡“全民閱讀”。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幾年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十三五”規(guī)劃草案中被表述為“倡導全民閱讀”這句話,在“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最后定稿時,吸收了全國政協(xié)新聞出版界別委員們的提議,修改為“推動全民閱讀”,明顯加大了力度。在這個綱要中,全民閱讀還成為“十三五”期間八大“重點文化工程”之一。這可謂是前幾年“全民閱讀”運動的升級版??偠灾?,“全民閱讀”已經成為當今時代重要文化主題,并已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決策與意志,甚至可以說是國家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重要的一環(huán)。
從2006年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部門在我國大力倡導和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起,到今天已整整十年。經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應該說,在今天,包括網絡閱讀、移動閱讀在內的廣義的閱讀,已相當普及,覆蓋率甚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全民閱讀”的問題已不是那么突出,而在我看來,另一個問題正愈來愈突顯在我們的面前。人們似乎都在通過各種渠道“閱讀”,但是,我們究竟應該“閱讀什么”,卻是一個遠而未決的問題。我們不妨掃視一下今日人們的閱讀景觀,映入眼簾更多的是快餐化、碎片化、浮淺化、圖像化、娛樂化、低俗化、實用化的閱讀,那種真正有價值的閱讀如何形成?近年來,在一定的范圍內,開始對此進行反思,并逐漸形成一種共識,那就是:我們的閱讀一定要有所選擇。怎么選擇?選擇什么?便成為我們要思考的問題。于是,我們發(fā)現(xiàn),近年來有關“閱讀經典”的話題成為討論的一大熱點。
也有人認為,現(xiàn)在是流行文化、快餐文化、信息爆炸的時代,是個不需要經典的時代。這種觀點是否正確?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涌來,知識在以幾何級數(shù)迅速增長,我們擁有的資源,我們可獲得的信息量,遠非以往可同日而語。與此同時,我們今日正處身于網絡媒介、移動通訊高度發(fā)達的時代,我們獲取知識的手段極其豐富,獲取信息的途徑也十分快捷。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可謂進入了“知識超市”的時代,我們通過互聯(lián)網和移動通信等途徑獲取知識,無異于進入一個巨型的知識超市各取所需,任由挑選。可是,在這信息爆炸和知識超市的時代,要獲得有用的知識果真像看起來那么方便且容易嗎?
我們都知道,在信息學上有一個定律:信息量越大,單位信息的價值就越小,在其中選擇有用的信息的難度也越大。因此,越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知識超市、快餐文化的時代,越是需要對閱讀對象有所取舍、精挑細選,選擇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去閱讀。
那么,究竟哪些才是最有價值的閱讀對象?可以十分肯定地說:與那些海量的凡庸之作相比,當然要選擇經典!也可以說,恰恰是在今日這個時代,我們更需要經典。
實際上,近年來社會上屢屢出現(xiàn)的“經典熱”已經印證了上述觀點。古典文學的四大名著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改編;《論語》、《老子》、《莊子》、《孫子兵法》等被不斷地重新解說闡釋;一部部紅色經典被一一重拍,等等。對于古典詩詞,有葉嘉瑩先生的解讀,如《迦陵論詩叢稿》、《迦陵論詞叢稿》、《〈人間詞話〉七講》等;也有安意如的解讀,如《人生若只如初見》、《陌上花開緩緩歸》、《當時只道是尋?!返取_@些實例說明什么?不足以說明我們這個時代非常需要經典嗎?!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李心峰 經典 藝術理論 學術講演 文化涵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