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金不換:兩代“芝麻官” 一樣豫劇情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金不換談《七品芝麻官》及豫劇傳承
下鄉(xiāng)演出在路上
文化周刊:牛得草先生之后,您作為第二代“芝麻官”,在舞臺上留下了自己的表演特色。您對于《七品芝麻官》這部大戲有著怎樣的理解?歷經(jīng)幾十年,這部戲仍然活躍在戲劇舞臺上,您認為,一部戲能保持如此強大生命力,其“秘訣”在何處?
金不換:牛得草先生關注豫劇的傳承與發(fā)展,喜歡和善于培養(yǎng)人才。我剛開始并不是丑角演員,后來因牛得草先生所演丑角產(chǎn)生的巨大感染力及其個人魅力,便于1984年開始跟隨牛得草先生學戲。改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剛開始學丑角時,經(jīng)常因做一個丑角動作,而弄得滿堂哄笑。但通過牛得草先生手把手地教我一招一式,我從起初的跑龍?zhí)?,到跟著他一起在舞臺上表演,再到后來主演《七品芝麻官》等劇目,在這期間,牛得草先生把他所有的看家戲,都毫無保留地教給了我,甚至我的藝名“金不換”都是他親自幫取的,他希望我對豫劇及牛派藝術的執(zhí)著精神用黃金也換不來,這是他對我的殷切希望,也是對豫劇后輩的愛惜。
我現(xiàn)在還清楚地記得,每當我在舞臺上演出的時候,他都坐在舞臺下認真觀看,即使他有表演,也會提早化好裝先看我演出。等到表演結束后,他會特別嚴肅地指出我表演中的瑕疵,對我好的表現(xiàn)也會給予及時鼓勵。等到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他對我的嚴厲管教與批評鼓勵,已不知不覺中成為我表演與工作的動力。
在牛得草先生離開豫劇舞臺后,我們把《七品芝麻官》又進行了再次整理,成為一種樣板式的精品工程。我剛接替牛得草先生演出這部戲時,很多觀眾“真假不分”,只要不說是金不換,他們就以為是牛得草。對此,我既高興,又有擔憂。高興的是,大家能夠接受我對于七品芝麻官這一人物形象的演繹,沒有辜負老師的教導。擔憂的是,藝術既要傳承,又要發(fā)展,它要往前走的,我必須找到自己的演繹特色。于是,我開始以牛派藝術為基礎,尋找突破。比如我將“當官不與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從舞臺語言變成現(xiàn)場書法,不僅顯示了一位舞臺演員的多才多藝,還能將主題更深刻地烙印在百姓的心中。
因為傳承與創(chuàng)新,《七品芝麻官》在牛得草先生去世后,直到現(xiàn)在,生命力仍在。這部戲已經(jīng)演出多少場次,我無法計算,后來為了滿足觀眾需求,鶴壁市豫劇團又創(chuàng)作與編排了“芝麻官系列劇”,截至目前已編排《芝麻官下江南》、《芝麻官驚夢》等4部劇。新世紀初,我們還拍攝了電影《七品知縣賣紅薯》,榮獲2004年“第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yōu)秀戲曲片獎”。關于芝麻官的故事還可以有很多,因此劇團專門成立了一個工作組,圍繞為民著想、為民做主的主題,結合現(xiàn)實生活,挖掘與發(fā)現(xiàn)相關的新故事。比如芝麻官退休了,還可以糾正社會上的不正之風,等等。每創(chuàng)作與推出一個新故事、一部新戲,都得到了百姓的普遍喜愛與認可,我認為這主要與芝麻官系列劇詳細而生動地表現(xiàn)了唐知縣扎根百姓、深入基層辦實事、一心為百姓謀福利與規(guī)劃未來的清官形象與百姓的期待相吻合有關。這成為當代官員做人與履職的一面鏡子。
藝術是永無止境的。如今,我已近知天命之年,但我還有創(chuàng)作的欲望、研究的動力與表演的力量,在把“傳幫帶”做好的同時,爭取多為后來人留下一些藝術精品,為河南豫劇特別是丑角行當?shù)陌l(fā)展與創(chuàng)新,做出自己的貢獻。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金不換 芝麻官 豫劇 《七品芝麻官》 豫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