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wǎng)特稿 本網(wǎng)特稿
文藝界委員談戲曲文化傳承:讓老藝術家進學校
培養(yǎng)戲曲人才 老藝術家應該進學校
對于戲曲文化的革新發(fā)展,人才的培養(yǎng)就成了不得不說的話題。葉少蘭委員說,革新創(chuàng)作是戲曲的生命,革新創(chuàng)作首先要保證品質,而保證品質最重要的是人才,是“角”。只有有了尖端人才,才能提高戲曲本身的競爭力。
提及人才,張建國委員不禁感嘆:“現(xiàn)在好的人才實在太少了!”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校體制問題。張建國委員做了一個對比,以前,教授京劇的都是有著多年舞臺經(jīng)驗的演員、藝術家,就像富連成;而現(xiàn)在,老師都是從學校畢業(yè)的,很少有舞臺經(jīng)驗,同時,他們的工作重心又集中在教學上,忽略了舞臺經(jīng)驗的積累。這些對人才培養(yǎng)都非常不利。
但現(xiàn)有體制下,許多年紀大了、不能再上臺的老藝術家卻進不了學校。張建國委員指出,京劇演員講求基本功,而基本功正是來自于老師的教授和自己的練習?,F(xiàn)在,許多有天賦的小孩在教育過程中就很可惜地浪費了。
從左到右依次為:張克委員、梅葆玖委員、張建國委員。 玄燕鳳 攝
對于人才培養(yǎng),梅葆玖委員有自己的觀點。他希望用另一種方式,將老藝術家的表演精髓留給下一代:通過錄像記錄老先生們對京劇藝術的分析和理解,用這些“音配像”作為引導,讓學生們理解京劇、明白京劇,從而使他們真正從內心認識和喜歡京劇。梅葆玖委員指出,學校的老師,甚至校長,首先要了解戲曲,最好本身就是演員,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傳承,避免走彎路。同時,學校和社會應該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有機會上臺、有機會見觀眾。“戲曲的振興要看人才,要看他們是不是真正喜歡戲曲?!泵份峋廖瘑T如是說。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文藝界委員 戲曲文化傳承 老藝術家進學校 梅葆玖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