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抖落浮躁的塵埃
在一個寧靜的黃昏,辭掉一切繁雜,找一個僻靜之處,放松身心,讀一篇好文,猶如品茗,釅香四溢,蕩氣回腸。讀完良久,心醉神往,掩卷靜思,不得不承認,這一個個獨立的文字,經(jīng)過作家的召喚,排列成文,可以直抵心靈,喊醒靈魂。
精神的貧血比饑餓更可怕,一個人一個時代莫不如此。一篇好的作品,就是一座豐碑,可以千年不朽,萬年猶新。作為人類的“精神食糧”,文學一路記載著人類的生活軌跡,如一面鏡子,映照著人類的靈魂,又如一把除塵的刷子,凈化著人類的心靈。然而,好作品不易得,能捧得一篇佳作是讀者之幸,更是作者的至上榮耀。
今天的文化場域,正迎來一個百花齊放的春天,也彌漫著功利浮躁之氣。有的人或沉浸于描寫一己悲歡、杯水風波,或以剪貼拼湊模仿為寫作生存方式。一些圖書出版,拼的不是內容質量,而是“策劃”和“包裝”,只求在轟轟烈烈的氛圍中賺足眼球和銀兩,圖書的實際影響無人問津。一些本該嚴肅認真的作品研討會,也沾染上求名博利的風氣,互相吹捧和宣傳,忘記了研討會的初衷和意義。
“只有文化,才能讓浮躁的社會和城市寧靜下來。”文化浮躁了,靈魂的困乏和焦慮誰來救贖?急功近利不僅是對文化的傷害,更是對社會精神氣質的污染。如果說文化是治愈浮躁的良藥,那么文學作為文化原野上的高峰,不僅不能浮躁,還應擔當起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責任。一位文藝界人士說:“浮躁,本身就是一道障礙,只有克服,才能更好地向前?!睙o論如何,一個作家不能忘了握筆書寫的初衷,不能推脫肩上應有的道義擔當。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本媲缶莾?yōu)秀作家最基本的品質。曹雪芹寫《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所以才能“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柳青、趙樹理等作家為了寫一部好的作品,雙腳時常沾滿泥土,四季深入農村。文學說到底就是參與,參與到人民的實踐中去,走到人民的生活中去,好作品的種子才能萌發(fā)出來。巴爾扎克說:“生活是最過硬的?!迸c生活隔離,還能寫什么?
拂去功利主義,抖落浮躁塵埃,創(chuàng)作確實是一項淡泊名利、遠離喧囂的心靈表達。欲作文先做人,做人必先修心,因為文由心定、文起于心。古人講“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文如其人”“言由心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心之寬度決定文之高度,思想和境界決定文風和文路。俯察古今中外,但凡名垂青史的文學大師,無不心懷萬物、悲憫蒼生。
文字工作者,無疑是一項神圣光榮的職業(yè)。寫作不僅僅是記錄和表達。一篇好文猶如灌頂醍醐,足以讓無力者有力、讓蠻橫者明理、讓迷失者轉向,也可以撫慰受傷的身心、洗滌蒙塵的心靈、喚醒沉睡的靈魂。寫作是一件苦勞之事。一個真正的好作家,追求不一定多但一定很高,筆耕一生,若能孕沙成珠,留得一篇千古不朽的好文,可謂生之萬幸,一生無憾。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抖落浮躁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