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永遠銘記“不朽的長城”
——國家圖書館用豐富文獻還原抗戰(zhàn)歷史
“見證國難痛史,揭露日軍暴行,目擊救亡吶喊,凝聚抗戰(zhàn)精神。”抗戰(zhàn)史料收藏家王政于8月22日在北京國家典籍博物館參觀了國家圖書館舉辦的“不朽的長城——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館藏文獻展”后,揮筆在留言冊上寫下了上面幾句話。
8月15日,該展對公眾開放。截至8月31日,參觀規(guī)模達1.95萬人次。展覽分為“烽火連天”“血肉長城”“抗戰(zhàn)文化”“鑒往知來”“抗戰(zhàn)中的國圖”5個單元,展出1500多件新善本、日記、手稿、報刊、圖片等文獻資料,再現了70多年前波瀾壯闊的抗戰(zhàn)歷史。
從文獻里感受動蕩歲月
很多觀眾在參觀完展覽后,會情不自禁地寫下感言抒發(fā)愛國之情:“勿忘國恥”“勝利的果實來之不易”“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
觀眾中有一位比較特殊,她就是東北抗聯將領馮仲云的長女馮憶羅,今年83歲的她拄著拐杖參觀了展覽。“這個展覽在我的印象中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在我看來,它也是目前國家圖書館對抗日史料呈現最為全面的一次,尤其是對東北抗日的情況及東北抗日聯軍的苦斗經歷,給予了較為完整、清晰、準確的呈現。”馮憶羅說。
“我是在日本侵略軍占領哈爾濱、強占全東北的1932年出生的,父親給我取名馮憶羅,就是為了紀念曾經領導東北人民堅決抗日的滿洲省委書記羅登賢,羅登賢在南京雨花臺被對日不抵抗的國民黨當局殺害。羅登賢曾說過‘敵人在哪兒蹂躪我們的同胞,我們共產黨人就在哪兒和人民一起抗爭’。”馮憶羅表示。
馮憶羅告訴記者,她出生后,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都曾在她家住過。“曾經,每當我看到那些老照片和遺物,聽那些老戰(zhàn)士訴說抗日經歷,都會忍不住流淚?,F在年紀大了,也時常感念他們的英勇與無畏。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能把東北抗聯精神、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頑強斗爭精神繼承好,因為它仍然有豐富的現實意義。”
從海內外征集抗戰(zhàn)文獻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院長宋志勇參觀國圖抗戰(zhàn)文獻展后,突出的感受是資料珍貴、豐富、詳實,“大量珍貴的圖片、報刊、音像資料,生動地再現了中國人民14年堅持不懈的抗戰(zhàn)歷史。”
宋志勇認為,展覽展出的大量中國東北軍民可歌可泣的抗戰(zhàn)歷史,彌補了國內外在該領域資料的不足。“這次展覽用大量的資料,特別是抗聯老戰(zhàn)士的音像回憶,展現了東北抗聯艱苦的抗日斗爭歷史,意義重大。”宋志勇說,大量日本侵華史料的展出也很重要,特別是國圖近年從海外收集的日本戰(zhàn)犯審判的資料,成為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其中,集中揭露日本侵略戰(zhàn)爭罪行的東京審判資料不僅有史料展示,還做成了數據庫供觀眾查閱,為了解日本侵華罪行提供了極大便利。
此次展覽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日本二戰(zhàn)罪行證據資料縮微膠卷、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抗戰(zhàn)時期老照片等,都是國家圖書館從海外征集而來。這些是在“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框架下開展的抗戰(zhàn)時期史料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
“我們研究歷史的人常說,史料和史實是研究歷史的基礎和出發(fā)點。當今,我們回顧和研究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就應該讓史料說話,尊重和還原歷史事實,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之上。”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小秋表示,國家圖書館作為國家圖書文獻資料中心,長期以來十分重視并積極致力于收集、整理抗戰(zhàn)史料資源,這次呈現的大量檔案、文獻、圖片、圖書報刊、日記、信件、影像資料等第一手資料,使展覽內容非常豐富。
點擊下方數字或鍵盤上“←”、“→”鍵,可翻頁閱讀。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國家圖書館 抗戰(zhàn)文獻 抗戰(zhàn)史料 文化抗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