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書畫動態(tài)書畫動態(tài)
名家手寫書稿首次無底價拍賣 或將開啟收藏新領域
唐弢 書稿 瑣憶
唐弢出版物 高中語文課本
高中語文課本 唐弢《瑣憶》內頁
1936年,偉大的經濟學家凱恩斯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他從倫敦蘇富比購買一批樸次茅斯家族所藏“牛頓書稿”。這批第一次“曝光”的“秘密文件”,總計超過150多萬字,記載著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關于煉金術的、“從未為人所知”的研究成果。
隨后十年,凱恩斯用盡全力搜集牛頓全部手寫書稿,直至他生命的最后時刻。臨終前,凱恩斯再次做出一個重要決定,他將收集到的手稿全部贈給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而這批秘密書稿,在歷史上,被簡稱為“凱恩斯集本”。
這批書稿,不僅開啟了西方科學研究的新路,也隨之讓西方藝術品收藏史中,再次增添令人不能忽視的領域:重要名家手寫書稿收藏。
時光如梭,在電腦寫作日益普及的今天,這樣的故事也同樣發(fā)生在今天的中國。
近日,歌德拍賣公司發(fā)布消息稱,在31日舉槌的“小雅觀心——趙慶偉藏名家文稿墨跡專場”中,20世紀中國文學藝術家書稿的手寫原稿將首次以“無底價”的方式走上拍場。
據記者在北京歌德精品展現場了解,該專場將呈現收藏家趙慶偉多年收藏的近60件名家手稿,不僅包括20世紀文學大師丁玲、孫犁、季羨林、王朝聞等文學藝術大師的原作,也將推出包括王蒙、張抗抗、蔣子龍、梁曉聲等當代著名文學家具有重大影響的小說散文手書原稿。此外,還將特別推出包括侯寶林、于是之、陶鈍、秦怡等當代著名戲劇戲曲家手書原稿等專題。
其中,多次出版且具有較高聲譽的莫言短篇小說《蒼蠅門牙》手書原稿、王朔曾經轟動一時的電視劇《海馬歌舞廳》的原著小說手書原稿也將走上拍場。
而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刊載于高中語文課本的唐弢先生散文代表作《瑣憶》手書原稿也將亮相,并將呈現“收藏”中的“青春時光”。
手書原稿呈現“收藏本身的最初力量”
1986年,莫言在《解放軍文藝創(chuàng)刊35周年紀念特刊》上,發(fā)表了名為《蒼蠅·門牙》的短篇小說。而此篇文章,與他同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紅高粱系列”一起,構成了其創(chuàng)作的第一座巔峰。同樣也是在那一年,莫言與導演張藝謀合作,將《紅高粱》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將“紅高粱”搬上熒屏。
15年以后的2000年,當上海文藝出版社希望編輯出版“莫言精短小說系列”之時,莫言經過綜合考慮將三本書名分別為:《老槍·寶刀》、《初戀·神嫖》以及《蒼蠅·門牙》。而這,也足以說明《蒼蠅·門牙》這一短篇小說,在其30多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地位。
在歌德拍賣精品展現場,記者親眼看到了這幅手稿的現狀。
泛黃的紙頁之上,呈現的是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心緒,帶著編輯批注的、刪刪改改的字里行間,訴說著書稿編輯與作者的原始共鳴。這份由莫言親自工整謄寫在“解放軍文藝社”稿紙上的《蒼蠅·門牙》手稿,字里行間默默展現著創(chuàng)作中的秘密,作品的真實改動痕跡和編輯的謹慎與斟酌,記述著將近30年前的文學時光。
無獨有偶,在查閱莫言《蒼蠅·門牙》手稿時,記者還在陳列著20世紀文學大師丁玲、魏巍、季羨林、王朝聞以及王蒙、張抗抗、蔣子龍、梁曉聲等作品的精品展展柜中,發(fā)現了由王朔手寫的書稿《一種感覺》。
據了解,這份手稿是1993年播出的電視劇《海馬歌舞廳》中的重要一篇。有意思的是,此手稿原件曾劃掉《一種感覺》改為《舞罷曲終》,但出版物又回復原名稱《一種感覺》。似乎紀錄著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心路變化,以及在出版之前與編輯的緊密互動。
1993年,借著《渴望》、《編輯部的故事》的紅極一時,由王朔領頭,馮小剛、蘇雷、莫言、蘇童、史鐵生等年青作家每人創(chuàng)作一集,在短時間內創(chuàng)作出了一部新劇《海馬歌舞廳》。而歌德拍賣此次呈現的手寫書稿《一種感覺》就是王朔為這部劇寫的兩篇中的一篇。因此,從某種角度而言,也可以說,作為《海馬歌舞廳》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這份記錄當時雜志工作流程的手書原稿及發(fā)稿單的首次出現,其實也讓最初版本的短篇小說得以用“未刪節(jié)版”的形式,重新回到大眾視野,成為當時文壇與影壇的縮影。
對此,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藝術市場研究專家龔繼遂表示:“書稿為近代研究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原始文藝生態(tài),既有灌木又有荊棘,是完備的整體生態(tài)。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書稿原始信息的披露,讓原始的、鮮活的時代就呈現在我們眼前,重現了原始的歷史,這就是手稿的意義。”
“這些手稿是特定歷史時期,特定時空條件下產生的名家大家作品,其實際上補充了大歷史的細節(jié)。”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李心峰表示:“在歷史研究中,宏觀敘事不可缺少,但宏觀敘事需要更具細節(jié)的微觀史學補充和校正,更真實的反應歷史,這些東西就負載了歷史的信息。與此同時,其也傳承著文脈,體現文化、藝術、大家名家的文心,是他們藝術、才華的最真實呈現。”
也正是因為如此,讓人不免想起在2012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中,莫言曾經說過的話:“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因為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我獲獎后發(fā)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而這些20世紀文學作家原始手寫書稿首次在歌德拍賣的出現,似乎也正是那些精彩的故事的繼續(xù)。
高中語文課本手稿“再現”舊日青春時光
如果必須用一個比喻形容“著作手稿”,那么,在收藏領域,其應該被稱為“最有溫度的收藏”。在特定的印刷文字之下,手寫書稿作為原生態(tài)的文本樣式,不僅呈現創(chuàng)作者最初的心路歷程,為研究者提供豐富的信息,也能帶給觀者關于自身舊日時光的回憶。其中,最為動人的部分,莫過于語文課本里“收藏”的青春時光。
在此次小雅觀心——趙慶偉藏名家文稿墨跡專場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唐弢先生在1961年為了紀念魯迅先生誕辰80周年而寫的《瑣憶》手寫書稿。
據了解,從20世紀80年代初直至今日,這篇文章多年來被收入高中語文教材,作為傳統(tǒng)課文,影響極大。很多80后第一次讀到這篇文章,是在當年的高中語文課本當中,而第一次知道唐弢先生,也是通過這篇文章。因此,這篇手稿的出現也成為很多80后的集體回憶。
翻開唐弢先生《瑣憶》的手稿時就能發(fā)現,當年“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記憶,就在其中。而關于課堂、板書、以及老師、重點的回憶,莫名的“復活”。在已經逐漸“忘卻”的記憶里,語文書中的鉛字與唐弢先生手寫的字體開始逐漸重合,在整齊的字里行間,不僅有對于已經逐漸忘卻的、往日課堂的點滴,還有對記憶里青春時光的無限懷念。
當萬般回憶涌上心頭,五味雜陳,收藏本身的無盡魅力也隨之盡顯。
從收藏角度而言,雖然在進入電腦寫作以后,手寫書稿的收藏價值便開始逐漸體現。但就收藏最本真的內涵而言,手稿原稿中,呈現的不僅是作家創(chuàng)作歷程的見證,更是收藏者本身,人與物,人與時代,人與記憶的共鳴。
其實,在國際收藏市場中,“書稿學”一直都是最受尊敬的文學藝術研究部分。雖然價格不高,但以手稿記錄時代、追憶時代的研究和做法,卻為文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可能。因此,收藏界對于手稿的關注,不僅是對現當代文化的懷戀與敬重,也是對“收藏”本身文化意義的回歸。正因如此,此次歌德拍賣的20世紀名家手書原稿的持續(xù)效應正受到學界關注。而就手稿的文物價值而言,稀缺的名家手稿已是珍貴文獻中的重要文本類型,并有可能成為傳世的新善本。
可以設想,隨著移動多媒體的普及,再過十幾年,也許手稿就成為一種稀有的品種,那么,一個手寫的時代可能就將逐漸結束。到那時,這種記載著文化與作者個人生命體驗的手稿,就顯得更為珍貴。因此,文化收藏史研究專家孫煒說:“收藏界對作家手書原稿產生興趣,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收藏本身的最初力量,可能亦是如此。
編輯:付裕
關鍵詞:收藏 書稿 手稿 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