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已有丹青約
我的作品《三月三之夜》、《侗妹》、《盛裝苗女》、《金秋》《臺灣排灣族新娘》、《月下撒尼女》等都是重彩與水墨融合的作品。我堅持用溫州皮紙這種比較生的紙作畫,就是為發(fā)揮它生的特征。此類畫中墨色不少,或在背景上、或在部分衣服上,造成畫面上有實有虛、虛實互相襯托的效果。
我畫《葉淺予先生》一畫,因為他是遠去的人,故全用淡彩單色法。也用皮紙,可以產(chǎn)生畫面一些虛的成分。只在葉先生的白發(fā)上用了白云母礦石顏料勾細線,此畫技法上有工寫結合的意味。
我也有純重彩技法的作品。譬如《摘火把的姑娘》和近期所繪的《鄂爾多斯迎賓》《洱海漁訊》等畫,我用石色做平涂背景、衣飾等,石色占全畫面百分之九十,一如永樂宮壁畫方法。只面部略渲染,相近明清肖像畫的方法。我的此類作品強調裝飾性,因為是題材需要這種表現(xiàn)方法。
我的創(chuàng)作還涉及花鳥畫和山水畫。1953年至1958年,在我求學期間,李可染、李苦禪、張仃等先生也給我們授課。這是我敢于涉及這兩個畫種的基礎。1991年,我的一幅名為《篩月》的重彩花卉畫,展出后得到國畫界認可,并由中國美術館收藏,這給了我鼓舞。我又陸續(xù)畫出《老芭蕉》《金芭蕉》(用了金箔和朱砂)《輪回》等芭蕉系列,還有《三部曲》《夜深沉》《夜荷》等荷花系列,以及《紫荊花開》《木棉之華》《家鄉(xiāng)的牡丹》《一品紅》等重彩花卉畫,還有不屬于植物范疇的《紅珊瑚》《銀珊瑚》等珊瑚系列。
我的山水畫或稱風景畫的作品不多,只有《北京的雪》《胡昂—雪》《野柳月色》等。其中大幅的《野柳月色》是專為紀念李可染先生而作。此畫是依據(jù)1996年在臺北市附近海邊野柳公園中一處極有特色的小港灣寫生而作,我希望能體現(xiàn)出中國畫傳統(tǒng)的大空間圖式的及水天一色的詩境,還有石青和云母色的材質美。
上面所談有點像流水賬,但我學藝從藝60年不算太短,而每幅畫都是我一段段的藝術生命的體現(xiàn),因此舍棄不了。近20年來,我的工筆重彩畫傳統(tǒng)的因素更多一些,如審美原則的“簡而又簡、損而又損”,意境希望更深邃一些,更向古代壁畫的裝飾美和材質美靠近??傊蚁嘈?ldquo;回歸就是前瞻”。我一生聽從自己心的呼喚,去察覺人性之美、丹青之美?,F(xiàn)在已近“80后”,頭上的青絲已變?yōu)榘装l(fā),但我的心態(tài)尚年輕,并未感到老之將至,我希望我的尋尋覓覓之情綿綿無盡期。
編輯:李勤
關鍵詞:顏料 重彩 蔣采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