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陳貴:形而上,為學之上
哲學既是世界觀、認識論,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tǒng)一。人類五大古文明所創(chuàng)造的各自哲學思想異彩紛呈又相得益彰。哲學是一切科學之源,乃“無用之用方為之大用”文明智慧之大道。它所關注提出和討論思辨的都是看似無用實則關系人類安身立命的大命題。一個民族的整體哲學水平與群體哲學素養(yǎng)也是生產(chǎn)力,仰望星空的好奇心和哲學智慧的思想光芒,不僅關系到一個國家競爭的軟實力,也越發(fā)證明了其本身就是硬實力。
哲學所涉及的范疇、理論、概念、定義論證嚴謹,雖學派繁多且晦澀難解,但匯聚的思想力量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我們接受的哲學教育比較集中在,如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唯物與唯心主義、主觀和客觀唯心主義思辨等領域,都是認知世界本源和人生意義的不同角度和路徑,各自不存在絕對的對和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把哲學重點歸類于“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著眼點主要聚焦在社會政治和文化意識形態(tài)領域,哲學研究的重心放在“世界觀和認識論”層面上。當前及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將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要解釋并回答的問題。而方法論方面,在科學技術原始創(chuàng)新不足根源中的哲學方法論問題,應當進行深刻反思并引起科學界重視。自然科學的原始創(chuàng)新遇到瓶頸,追根溯源問題到底出在哪,如何培育高質量自立自強原始創(chuàng)新哲學土壤,成為自然科學界要解釋并不可回避的問題。
“形而上學”也被稱之為哲學“第一哲學”,是人類樂于關注“存在的存在”話題的基本品質,也是人類“本能式追問”思維邏輯的本能定式。形而上學思維方式所具有的孤立、靜止和片面的思維方法,是人類對自然世界最本質規(guī)律性認識所必需的,具有合理性。形而上學思維方法與感知方法與辯證方法共同構成了認識邏輯能力和方法體系,成為人類認識世界深邃最盲區(qū)發(fā)展過程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和重要動力。
哲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一般規(guī)律學說。自然科學探索這個世界的內在規(guī)律,試圖從數(shù)據(jù)上給出十分明確的答案或結果。哲學是從宏觀的角度看世界并提出問題,而自然科學是從微觀的角度看世界并回答問題。哲學與自然科學關系聚焦在方法論范疇,更多表現(xiàn)為倡導科學精神與對真理的追求思維工具上。
美國卡爾·G·亨普爾所著一書認為,自然科學與哲學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兩種互相區(qū)別、互相聯(lián)系的形式。自然科學作為知識體系,總要求助于一定的理論思維形式,并在自己的理論結構中包含某種世界觀因素。哲學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又不斷地從自然科學中吸取營養(yǎng),隨著科學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又反過來給科學以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自然科學與哲學是必然相互聯(lián)系。
唯心主義者在現(xiàn)代科學理論中的重大貢獻遠遠大于唯物主義者,是否與我們把“形而上學”被“辯證法”方法論貶低化有關呢,值得探討研究。
人們提到的“形而上學”,在《易經(jīng)》中的表述為“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自從亞里士多德留下的資料中“metaphysisc”翻譯過來中文稱為“形而上學”之后,被我們簡單地定性為“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的方法論,或許是錯誤的?!靶味蠈W”的中文概念是日本哲學家井上哲次郎翻譯的,嚴復翻譯成為“玄學”,實際上原文“metaphysics”直譯的話是“在物理學之后”的意思。如果我們讀成“形而上/學”,那么就是名詞即本意為“道”,“玄學”,就是“哲學”之類的思維領域概念。如果整體讀成一個成語“形而上學”,那就是一個形容詞,形容死板,不變通、一根筋的特質。因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天敵性,引申到近代中國哲學中來,“形而上學”的樸素本意就被“哲學”詞匯代替,反而成為唯心主義方法論的代名詞,從而不斷被批判,隨著思想下行、通俗化,被貼上“教條主義”的貶義標簽。
從理論起源來說,“形而上學”是指超越物理認知的,超越客觀世界的一些知識觀點。甚至可以認為人類超出“形而下”這個現(xiàn)實世界的學問,就是“形而上學”,這不就是哲學嘛?在普通人眼中,這世界是科學、哲學、神學三大理論層次覆蓋知識面;但是在哲學家眼中,這世界只分為物理學和超越物理學的知識,即可知與不可知。19世紀唯心主義頂峰時期代表人物黑格爾將“metaphysiscs”表述為了兩層含義。一種是方法論,即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的方法。另一層意思是把人類世界的一切知識用一種哲學去全部概括,即把“形而上學”看成是“知識的匯總”的觀點。
哲學是提問的學問,科學是解答的學問,好問題比完美的答案更珍貴。當前,要準確把握新發(fā)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fā)展格局,貫徹以問題為導向的科技自立自強科技創(chuàng)新戰(zhàn)略,不僅僅是科學技術本身的問題,還要追究科學哲學本源的問題,追究到底我們的哲學哪出了問題,要進行一場中國式哲學本源認識、科學哲學史認識、原始創(chuàng)新方法論認識和哲學教育體系的深刻反思。(作者陳貴系中國科學家論壇主席、中國未來研究會企業(yè)家分會會長、《發(fā)現(xiàn)》雜志社社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哲學 形而上學 世界 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