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學好”的三層境界
學好,是教師或者親友經(jīng)常勉勵學生努力的目標。這里的“學好”,與王國維提出的治學三境界一脈相通,也分為三層境界。
“學得好”是學生求學問道的第一層境界。包括功課學得好,成績考得好,名次排得好,如果是研究生的話,還可能有論文發(fā)得好,工作找得好。但教與學的目標若只停留在突出顯性指標的這一層境界,只鼓勵學生“獨上高樓”,顯然不夠。何況這樣的“高樓”,很多時候只是因眼前目力所及、又為人可見,在表面顯得“高”,對于求學的境界立意而言并不足夠高。習近平總書記呼吁教育界要克服唯分數(shù)、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五唯”頑瘴痼疾,題中之義正在于此。
學好(hào,四聲)則是求學問道的第二層境界。讀音不同,含義也不同。第二個“好”字,指的是好奇的心態(tài),好學的習慣,好問的精神,好研究問題,好挑戰(zhàn)現(xiàn)狀。跟“五唯”的定量指標比起來,第二層境界雖然沒有明顯的量化標準,但也并非無跡可循,當學變成了人生的一“好”,終身受用不盡?!盀橐料萌算俱?,衣帶漸寬終不悔”,達到這個境界,學習者方可稱作是“主動學習者”??倳浾f,學習對青年人來說,不僅該是“作為首要任務(wù)”,而更應(yīng)該“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正是希望大家達到這一層境界。
第三層境界的學好,說的是品德、修養(yǎng)和價值觀的學習?!暗抡撸疽病?,學習最要緊的目的就是立德樹人,一個人有再多知識,有再大本領(lǐng),有好學習慣,若沒有第三層境界,就沒有了方向、準繩和為人的基礎(chǔ)。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蔡元培先生說“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fā)達,適足助其為惡”,《清華學校校歌》也說“器識其先,文藝其從”,都彰顯德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反復(fù)強調(diào)“學校是立德樹人的地方”,“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更要求“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可見第三層的“學好”境界,關(guān)系重大,值得“眾里尋他千百度”。
三層境界的“學好”,說的是培養(yǎng)人的本質(zhì)規(guī)律。辦好教育就需要遵循規(guī)律,教人學“好”,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而不只是才,更不僅僅是人手;知識、習性、德行,由外至里,三位一體,“然后君子”。
(作者:清華大學副校長兼教務(wù)長)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境界 三層 學習 學生 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