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復興路上>邊陲再探明珠 邊陲再探明珠
江古麗和阿力甫的民族品牌夢
“我們?yōu)踝蝿e克族已經從游牧變?yōu)槎ň樱F(xiàn)在正是發(fā)展第二、三產業(yè),努力創(chuàng)建民族品牌的時候。”——大南溝烏孜別克族民族鄉(xiāng)鄉(xiāng)長努爾蘭
人民政協(xié)網12月9日電(記者 白楊)“像這樣一幅繡品,一位烏孜別克族婦女要繡10天才能完成,收入100元左右?!?0年前,本報記者王有強在“萬里邊陲探明珠”采訪活動中走進新疆昌吉木壘縣大南溝烏孜別克族民族鄉(xiāng)采訪時獲得這樣的信息。
今天,再次來到這個中國唯一的烏孜別克族民族鄉(xiāng),巴合寶力民族刺繡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理事長江古麗指著一塊未完成的中型的手工珠繡掛毯說,“工人差不多十幾二十天可以繡完,能拿到手工費一千五百塊。有的時候接到大訂單,加班趕工的話,還能掙得更多?!?/p>
細細打量眼前這位烏孜別克族民族刺繡經紀人,個頭不高,略施淡妝,棕色的頭發(fā)利落地扎成一個馬尾,蕾絲條紋襯衫,黑色闊腿褲,細高跟鞋,手里拿著一個銀色亮片裝飾的鏈條包。她在民族刺繡這個“江湖”上闖蕩多年,難怪看起來倒像一個國際大都市的OL。
這個合作社生產基地的大招牌下,還有一副天安門的畫,上面用漢語和哈薩克語寫著“加強民族團結 促進民族進步”。
江古麗見我不解,便介紹,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xiāng)隸屬于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居住在這里的烏孜別克族人已經六、七代人、150多年的歷史了,因長期與哈薩克族生活在一起,所以,他們通曉哈薩克語和文化,完全使用著哈薩克族語言文字?!爱斎?,我們的刺繡和手工藝品,也是融合了兩個民族的特點,濃縮了游牧部落民間創(chuàng)意的精華,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但你們乍一看,估計還分不出彼此,哈哈……”爽朗的笑聲中,我們走進生產基地。
左邊墻上掛著合作社的組織機構圖和企業(yè)概況、發(fā)展目標等,右邊的墻上有一幅“拿出繡花繡花工夫 做好精準扶貧”標語,旁邊則是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公示欄,上面有十個人的名字。
江古麗說,合作社和所在地阿克喀巴村在2016年簽訂了10年的幫扶協(xié)議,貧困戶每月刺繡收入可以達到兩千元以上,除此之外,每年合作社還將利潤的10%作為分紅發(fā)放給這些貧困戶。
今年六十歲的麥熱彎大媽,已經在這工作兩年多了,只見她手里拿著一塊紅綠拼接的花氈,正用粉色和褐色的粗毛線掩著邊縫?!八涷炟S富,負責是我們民族最傳統(tǒng)的羊角紋花氈,烏孜別克族的丫頭子(小姑娘)結婚的時候都喜歡用我們做的花氈和手工刺繡靠枕呢?!苯披惛嬖V我。
陪同采訪的木壘縣政協(xié)民僑委副主任阿爾達克告訴我,“我們?yōu)踝蝿e克族結婚,女方光準備這些刺繡品,至少得花上一萬塊。”說著,她還給我看她手機里給孩子結婚用的刺繡床品,“這是‘剛需’,幸虧前幾年早早備下了這么一套,這么精細的純手工刺繡年年都在漲價。她們這個合作社啊不愁沒錢賺……”
走廊的盡頭傳了一陣隆隆的機器聲,走進這個有四間教室大的廠房,兩臺大型電腦繡花機的繡頭正在上下翻飛,巨幅的布匹上花紋精準細致,不一會兒,一個個祥云團紋就繡好了。
大南溝烏孜別克族民族鄉(xiāng)鄉(xiāng)長努爾蘭介紹,一個十頭的機器至少能代替二十幾個人工作,這兩臺機器是通過人口較少民族發(fā)展資金項目購買的,租給合作社,每年象征性地收取一點租金。這個生產基地的廠房,都是鄉(xiāng)政府統(tǒng)一修建的,合作社可以免費使用五年?!拔覀?yōu)踝蝿e克族已經從游牧變?yōu)槎ň樱F(xiàn)在正是發(fā)展第二、三產業(yè),努力創(chuàng)建民族品牌的時候,除了大力支持民資刺繡,我們還有一個民族乳制品加工基地,咱們一起去看看吧?!?/p>
開車不到五分鐘,就到了一排淡黃色的二層小樓,一個十分陽光的小伙子阿力甫正在等著我們,進屋坐下,他連忙端出奶疙瘩和他自己的創(chuàng)新作品——一種還沒有名字的乳清飲料讓我們品嘗,第一次嘗到這種烏孜別克族男女老幼都十分喜愛的乳制品我有點不適應,但是阿力甫拿著手機給我看,他剛剛發(fā)了朋友圈“今天有新鮮的乳清飲料”,大家就紛紛留言“給我留五個”“我要七個”……
原來,早些年阿力甫的父母有一個家庭作坊式的奶制品生產加工小店,后來在鄉(xiāng)黨委、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發(fā)展成為這家食品有限公司,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下屬草畜聯(lián)營及駱駝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為公司供應生產原料。
這段日子,阿力甫的父母在合作社打理駱駝和奶牛養(yǎng)殖,他自己在公司獨當一面。阿力甫在新疆大學學的旅游管理專業(yè),大學期間還在喀什當了三年兵。我問他,在當?shù)厥遣皇且菜闶莻€“富二代”了,他擺擺手,笑著說“感覺自己怎么也算個創(chuàng)一代吧!”前不久他帶著自己的乳制品加工項目參加了昌吉州第八屆青年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大賽并獲獎。
走進廠房,一股清甜的酸奶香味就撲鼻而來。明亮寬敞的車間里,有一條參觀通道,兩旁是大大的玻璃,整個生產過程清晰可見,工人們帶著頭巾口罩忙碌著……
鄉(xiāng)長努爾蘭說,這個企業(yè)發(fā)展穩(wěn)定,經過調研評估,公司所在的村委會決定將惠民項目引進的50頭荷斯坦奶牛托養(yǎng)到公司,這樣企業(yè)有了穩(wěn)定的奶源基地,村集體也有了穩(wěn)定增收渠道,貧困戶還有了穩(wěn)定的就業(yè)增收平臺,一舉多得。“以前,一公斤純牛奶賣兩塊錢還發(fā)愁賣不出去,現(xiàn)在經過加工,價錢翻了一番還供不應求?!?/p>
五十歲的買熱古麗之前是貧困戶,丈夫身體不好,家里有兩個孩子,大兒子讀書的時候因自己在外打工沒能好好照顧,成績不是很理想,只能早早工作?!跋胂刖陀X得虧欠大兒子。不過現(xiàn)在好了,這離家不到一公里,中午還能回家給孩子做飯,讀初中的小女兒成績不錯,挺爭氣。只要身體允許,我愿意一直在這干下去……”
阿力甫笑著說,“我們也愿意一直雇用下去!我們雇用了幾個貧困戶得到了扶貧辦一筆不小的補助呢,可以用于擴大生產、發(fā)展企業(yè)。”
“這可不就是政府、企業(yè)、貧困戶三贏嘛!”努爾蘭說,支持脫貧攻堅,國家給的都是真金白銀的政策,一點沒虛的。
第二天,江古麗邀請我去她在縣刺繡文化產業(yè)園的合作門店看看,和昨天參觀過的生產基地相比,門店里的手工刺繡作品更多更全,“很多作品的樣式,是縣里聘請了工藝美術老師幫我們改良過,這樣銷路更好。傳承民族文化和擴大經濟效益,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看來,為了支持民族經濟發(fā)展,縣里也是“操碎了心”。
我正仔細端詳一個繡著“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精致小挎包,店里進來一對年輕夫婦,丈夫哈里木別克告訴我,他們是隔壁奇臺縣的,搬了新家,專程開車來這兒采購,他的妻子正忙著用手機和家里的人視頻,商量著買桌布的花色……
江古麗,沖著我眨眨眼睛“怎么樣?我們的刺繡也是打出了品牌的!希望我們?yōu)跗潉e克的民族品牌早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