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王凱:小學教育回歸淡定需重塑獨立價值
作者:北京教科院課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王凱
就在不久前,深冬的寒風中,一位剛剛把小學五年級的孩子送進培訓班的父親,跟我一臉無奈地訴苦,自己的童年現(xiàn)在想起來鮮活而生動,而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后再回想自己的童年時,可能只是各種培訓班之間的奔波與無休止的課業(yè)。小學教育正在遠離淡定與從容,被諸多力量裹挾著身不由己,于其中的兒童課業(yè)日趨繁重,睡眠一直不足,壓力普遍突出,童年開始淡化,原本小學應是心懷夢想的樂園,卻成為了真刀真槍的戰(zhàn)場。小學教育,被誰按下了快進鍵?
學習上的緊張和勞累,生活上的單調與乏味,培訓上的加碼與刷題,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開始對無休止的訓練與考試抱怨,但是,在抱怨之后,又不自覺地努力參與其中。這種無奈又不自覺的行為成為一種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為人詬病卻無力反抗的世俗文化,影響著學校教育,消融著教育理想,掌控著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
這種狀況我們稱之為“共錯結構”,每個深陷其中的人成為錯誤鏈條上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滿懷無奈卻無力退出,期望別人率先改變卻常常看不到希望,各種環(huán)節(jié)相互銜接形成閉環(huán),獨立而穩(wěn)定。小學教育“共錯結構”起于競爭,迫于焦慮,逼于考試,累于搶跑。所謂起于競爭,是指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相對短缺以及就業(yè)壓力開始凸顯,競爭作為一種被認為是通過優(yōu)勝劣汰來獲得優(yōu)質資源的有效方式進入基礎教育領域,人才培養(yǎng)與選拔的競爭,就業(yè)與社會分流的競爭逐步轉化為教育競爭,原本的育人變?yōu)榱恕拔锔偺鞊?適者生存”;所謂迫于焦慮,與家長群體的理想尋租密切相關,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讓孩子成長為理想的自己,為了讓孩子在未來更多地獲利,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關關必爭,這種焦慮充斥在很多家長的心里,并逐漸向外擴散,將學生與學校紛紛卷入;所謂逼于考試,是指考試帶來的獎與懲,帶來的各種利益與排名,會倒逼教育教學,即我們常說的怎么考就怎么教;所謂累于搶跑,是指超越課標、拔高教學,常見的是提前學習,小學開始學習初中的內容,以及加深學習,比如小學四年級的英語培訓已達到大學英語四級的難度。筆者曾親眼見到過一個走出培訓考場的孩子,跟家長可憐兮兮地說“我感覺自己的腦子都快燒著了”。
在競爭、考試、焦慮和搶跑形成的教育共錯結構影響下,小學教育常常無法獨善其身而選擇隨波逐流,其結果是教育的獨立價值與內在品質正在荒蕪,甚至消失。直接導致了學生的物化和工具化,師生之間的溫情關愛被利用和冷漠代替,學生之間的互助友愛被敵意和競爭取代,班級和諧融洽的氣氛被孤立和淡漠置換。要想讓小學教育重歸從容與淡定,需要嘗試破解錯綜復雜的教育共錯結構,需要讓小學教育重塑獨立價值與內在品質。
小學教育的獨立價值體現(xiàn)在對每一個兒童的關注與促進,體現(xiàn)在對每一個兒童獨立價值的認識與呵護,關注兒童自主精神的喚起,生命靈動性的釋放,生命活力的展現(xiàn)。小學教育的獨立價值還體現(xiàn)在促成兒童的幸福童年上,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學大綱、教科書規(guī)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guī)定給予學生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虛無縹緲的未來不能給予兒童現(xiàn)實的幸福,現(xiàn)實的幸福存在于兒童真實的生活中。重塑小學教育的內在品質,首先要認識到兒童是一個社會中的人,需要養(yǎng)成人格之獨立的必備品格,要懂得保護和尊重兒童的童年價值,尊重兒童純潔美好、獨立平等的自然本性,引導他們掌握一生所需的關鍵能力。
一言以蔽之,通過學校功能的重新審視,引導學校思考存在的價值和育人的模式,重新組織教育要素,調整教學秩序;引導教師重新思考學科的本質、跨學科的必要和多路徑的選擇,引導學生穿越學科壁壘,聯(lián)通直接知識與間接知識,關聯(lián)知識與生活,彰顯學習的實踐性與創(chuàng)新性,讓學習本身成為孩子最大的獎賞,讓學校生活成就幸福童年。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教育 小學 獨立 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