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詩意棲居,呼喚更多“不停車的胡同”
新鋪的馬路倍兒寬倍兒平坦,路兩側(cè)一輛車沒有。房屋也格外整齊,灰墻青瓦古老安靜。路邊空地上見縫插針建起口袋花園,生機盎然。抬頭,天空也是透亮的,毫無遮擋。傍晚,這里竟然變成運動場,有人在跑步!這里,是北京西總布胡同,一條“不停車的胡同”。(10月29日《北京日報》)
這處“不停車的胡同”,昔日也是“亂糟糟的模樣”。由于這條胡同身處繁華鬧市,西口又正對協(xié)和醫(yī)院,是商鋪旅館林立,“開墻打洞”和違建密集,機動車亂停亂放,成為環(huán)境管理“老大難”。
車輛亂停亂放,驚擾了這個富有文化魅力的胡同。西總布胡同,有著深厚的人文積淀。胡同9號院曾為國民黨元老李濟深、桂系將領(lǐng)李宗仁舊居,著名的鐺鐺車誕生于此,著名漢學(xué)家費正清曾居住在21號院內(nèi),胡同27號原為李鴻章祠堂,胡同74號為著名畫家董希文創(chuàng)作《開國大典》的畫室所在地,胡同西口還曾發(fā)生過震驚中外的“克林德事件”。北京市管理部門提出了“不停車的胡同”概念,將一批“不應(yīng)停車的胡同”納入了管理視線。
“不停車的胡同”的打造,讓城市回歸了該有的屬性,還給了城市寂靜的安詳,還給了城市文化的優(yōu)雅,還給了城市宜居的愜意。在打造“不停車的胡同”的時候,也曾經(jīng)遭遇過困擾。主要出在了社會現(xiàn)實問題之上。眼下是一個汽車時代,“在北京漂著的”和“在北京扎根的”,亦或是“在北京久居”的,這些群體里,有多少人沒有一輛私家車?再加上,繁華地段車來車往,可以想見治理難道多大。
不過,“不停車的胡同”還是如約而至了。這既有管理智慧的力量,也有為民服務(wù)的坦蕩。為了打造“不停車的胡同”,當(dāng)?shù)夭恢皇浅珜?dǎo),而是在執(zhí)法時沒有“事不過三”說法,凡是把車輛開進胡同里的,都進行嚴(yán)厲查處。一邊是“強硬”一邊還有“柔情”,管理者思考的還是如何解決停車的問題,整合了資源,盡可能讓車主“停車無憂”。如此一來,“不停車的胡同”也就成為了城市風(fēng)景了。
汽車時代帶來了便捷,也帶來了“惱人的秋風(fēng)”,嘈雜的鳴笛,無序的停放,導(dǎo)致了“人與汽車爭地盤”的尷尬。平靜的生活被驚擾了。在這個倡導(dǎo)慢生活的時代,人們多么希望有一處“揮別凡俗的地方”安放心靈的清風(fēng)明月?我們的城市里需要“不停車的胡同”,人性化的城市應(yīng)該多些“不停車的胡同”,給我們勞累的心靈一片靜謐的安詳。
“不停車的胡同”是城市人性化的回歸。延伸了來說,其實從“不停車的胡同”開始,我們還需要“不停車的文化街”,“沒有汽車的步行區(qū)”,“安詳靜謐的愛情路”。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胡同 城市 詩意 棲居 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