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新致耳聾基因被“捕獲”
一個名為mtu1的基因缺陷,會讓我們的聽覺機器“供電不足”。浙江大學遺傳學研究所科研人員新近“捕獲”了一個會導致耳聾的基因,相關研究論文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核酸研究》上發(fā)表。
這項研究是一個龐大的聾病防治研究的一部分,由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浙江大學遺傳學研究所管敏鑫教授牽頭的大型科研團隊實施完成。
管敏鑫說,中國2780萬名聾病患者中,近半數由單基因遺傳致聾。揭示由單個基因變異引起的生物學功能障礙如何導致聾病的發(fā)生,有助于為超過1100萬名聾人研發(fā)治療方法,并為更多的人建立起聾病預警體系。
管敏鑫團隊的最新發(fā)現表明,mtu1基因缺陷的致病機理,在于破壞聽力所需能量的來源——細胞內名為線粒體的“發(fā)電廠”?!拔覀兊膬榷毎歉兄曇糇钪匾牟课?,它需要消耗大量的線粒體來獲取能量,才能維持生命活動。”管敏鑫說,因此當mtu1基因影響線粒體功能時,就引起了生物體的聽覺功能障礙。
科研人員發(fā)現,mtu1基因直接影響我們體內一種名為tRNA的RNA分子。tRNA負責把氨基酸這些“零部件”轉運和組裝成為蛋白質“機器”,再送到“發(fā)電廠”線粒體里。mtu1基因缺陷極大降低tRNA的工作效率。機器運轉乏力,“發(fā)電廠”自然陷于癱瘓。
這個發(fā)現在斑馬魚身上得到了印證。這種生活在熱帶淡水中的小魚與人類的基因相似性在85%以上。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學醫(yī)學院研究生張青海、張璐雯說,敲除了mtu1基因的斑馬魚果然發(fā)生了“耳聾”的表現:一群斑馬魚在平靜的水面下游來游去,這時一滴水滴從高處落下,撞出層層漣漪。正常的斑馬魚立即四下游開,而敲除mtu1基因的斑馬魚沒有反應。同時,因為毛細胞還幫助脊椎動物保持運動平衡,這些基因敲除的斑馬魚游泳的樣子也與眾不同,它們側躺在水底不動。
據介紹,迄今為止,全世界共發(fā)現了70余個人類致聾基因。(通訊員曾福泉 柯溢能 記者宋黎勝)
編輯:趙彥
關鍵詞:致耳聾基因 被捕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