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正能量 正能量
女子自掏腰包40萬為留守村落辦老年餐桌 已開辦2年
自掏腰包40萬 為留守村落辦老年餐桌
延慶刁千營村村民張玉華捐出自家房屋解決老人用餐問題,開辦兩年多村里近百位老人吃上熱乎飯
9月5日中午,張玉華在村里老年餐桌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新京報實習(xí)生 陳婉婷 攝
9月5日中午,延慶山林之中,秋風(fēng)的清爽撲面而來。
康莊鎮(zhèn)刁千營村距離北京城區(qū)110多公里。村里的年輕人或在北京市內(nèi)上班或在延慶城區(qū)工作。但這里和其他留守村落不太一樣,村頭巷口、院落樹下不見乘涼的老人。進村左拐,一處12間大瓦房內(nèi)陣陣笑聲。原來,老人們都在這兒。
這里是村里的老年餐桌,張玉華是這個餐桌的發(fā)起人。
成立兩年半,餐桌為老人們免費提供午餐,每天中午近百名老人齊聚一堂,一起吃飯。
這里也是張玉華家閑置多年的老房,她自掏腰包40萬建起了老年餐桌,由村集體負責(zé)日常運營,張玉華分文不取。
除了老年餐桌,她還加入了鎮(zhèn)婦聯(lián)組織的“康大姐志愿者協(xié)會”,定期給村里老人打掃院子、為殘疾人量血壓……因此獲得了延慶區(qū)慈孝家庭、延慶區(qū)孝星、首都最美家庭標(biāo)兵等稱號。
坐在院子里,少言寡語的張玉華只靦腆地笑,“俺也不會說話,反正這房它閑著也閑著不是?”“給村里老人幫個忙什么的,也是幫我解悶?!?/p>
老人常年不吃午飯
每個春節(jié)結(jié)束,年輕人四散上班后,村里只剩下老人,刁千營村立刻變得安靜下來
老年餐桌門口,73歲的吳淑玲吃完了飯,拎著飯盒往外走。她說,人老了精力也就沒有那么好了,一般早晨起來忙活忙活,八九點吃一頓,一直到下午五六點再吃一頓。所以村里老人常年就沒有了吃午飯的習(xí)慣。
老人們都說,一天三頓飯,做一頓飯要轉(zhuǎn)悠半天,做得了也吃不下了。年輕人都上班去了,索性就省一頓。
“早晨九點多一頓,下午四五點一頓飯,哪能吃得飽呢。一是不健康,二到了冬天,咱這不吃暖和飯身上都冰涼冰涼的。”張玉華說。
康莊鎮(zhèn)副鎮(zhèn)長哈瑩瑩介紹,刁千營村老齡化嚴(yán)重,年輕人平時不在家,對于老年人最基本的吃飯問題,村里當(dāng)時的確有這個需求。
張玉華1996年嫁進刁千營村,公婆相繼去世后,后院的12間房子就一直閑著。張玉華和丈夫十幾年來一直做各種小生意,按她的說法家里窮過,后來也富了。后來,丈夫競選當(dāng)了村支書,村里老人的吃飯問題也成了他很想解決的問題?!白鲲埖故悄芙鉀Q,但沒有場地,難道籌錢建新房啊?”張玉華知道丈夫的難處,就挑明了跟他說:“干脆把咱這空房子給村里建老年飯桌吧。”
“我老伴兒其實有這想法,他不好意思和我說,我這一提,他當(dāng)時就樂了?!?/p>
老年餐桌的食堂就這樣搭建起來了。
自掏腰包建老年飯桌
2016年5月,老年飯桌成立,12間房子被隔成兩排,一排是廚房,另一排是食堂,十幾張桌子被打掃得干干凈凈。兩年多來,老年餐桌主要服務(wù)村里68歲以上的村民,目前在冊的91位老人幾乎每天都來。
老年餐桌運營所需費用由村集體承擔(dān),張玉華分文不取。辦餐桌和辦好餐桌是兩個問題。村委會經(jīng)反復(fù)研究,決定聘請4名廚師,每天為老人做飯。餐桌負責(zé)人趙海龍說,根據(jù)老人不同情況和不同需求,村里制作了特色食譜,一周七天每天不重樣,平時兩菜一湯,主食是米飯、饅頭、花卷,每周至少包頓餃子,做一頓本地菜“傀儡”——“傀儡就是把蒸好的土豆碾成泥兒,拌面,再下鍋炒一下,我們這都這么吃,老人們愛吃著呢?!崩先藚鞘缌嵴f。
趙海龍說,村里老人吃午飯的習(xí)慣早已固定,早晨大家起床吃口早點,中午就來這吃飯,吃得飽飽的,晚上的飯也就簡單順心。
粗算下來,村集體每年用于經(jīng)營老年餐桌的資金約20萬元。錢可以到位,但一口氣做近百位老人的午飯并非易事。每天兩三個志愿者來這里給廚師打下手,張玉華也主動參與。11點半開飯,張玉華早上8點就到了,擇菜、發(fā)面、淘米,光擇菜每天就得耗費1個小時?!拔抑灰幻投紒?,幾個人聚在一起,嘮家常就把菜給擇了?!睆堄袢A說。
事實上,裝修這處老房子花的40來萬都是張玉華自掏腰包,“有很多人說,40萬可以給孩子上學(xué)啊。我想我們錢還能繼續(xù)掙,還是讓老人吃上一口熱乎飯比較重要?!睆堄袢A說。
自從嫁進村里20來年,張玉華和村里人很熟悉了,她給人們的印象就是“大大咧咧”的熱心腸。
吳淑玲記得,十幾年前張玉華在村里賣肉,誰忘帶錢或者帶的錢不夠,張玉華就讓人家先把肉拎走,錢的事回頭再說。除此之外,誰家老人生病需要用車了,她二話不說就給人當(dāng)司機。
老人走丟第一個找她
進出老年餐桌的老人都愛和張玉華打招呼。有時老人還未開口,張玉華就知道他們的需求。“老伴在里邊呢”、“人都到了,就等您了?!保先藗円残念I(lǐng)神會點點頭。其實,村里老人有麻煩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張玉華。
今年6月,84歲的趙建英在家,左等右等,老伴還沒從小飯桌回來。老人家拄著拐杖一路走到小飯桌門口,還未等開口,張玉華就說,老太太吃完已經(jīng)走啦!老頭一聽臉都白了,“完了,老伴走丟了!”
張玉華一聽老太太丟了,騎上車就找。六月天正熱,張玉華騎著車挨家挨戶、整個村轉(zhuǎn)了一圈,沒找到老太太。能去哪呢?她突然想起來,那天一早,她看見一個發(fā)小廣告的車進村,廣播里喊著去聽課還有小禮品拿。
張玉華印象中,老人當(dāng)天提過一嘴發(fā)廣告的事,就趕緊讓人去找那個小廣告宣傳單。她給發(fā)小廣告的人打電話。果然,老太太去領(lǐng)小禮品了。一直到晚上,老人才被送回來。“等到她回來,我心里這塊石頭才算落下來。”
張玉華說,老太太比趙建英小十歲,每周都自己來小飯桌吃飯,人老了腦子也不太好用了,但自從這事兒出來以后,老頭也每天來吃飯,就為了陪著老伴兒。
每天,趙建英都蹬個小三輪帶著老伴來吃飯,吃完了,臨出門的時候和張玉華打聲招呼,一臉幸福。
每天給村里殘疾人量血壓
年輕的時候,張玉華一直在做買賣,先是賣了八九年的肉。后來開了一個洗碗房,近幾年,孩子上高中學(xué)習(xí)緊張,她干脆關(guān)了小生意,給孩子做后勤。但張玉華并沒有徹底閑下來,她加入了婦聯(lián)組織的志愿者隊伍,給殘疾人量血壓,幫他們打掃屋子,撿垃圾。每天,張玉華都要走遍全村十幾戶殘疾人家里量血壓。
這些經(jīng)歷讓張玉華獲得了2017年度延慶區(qū)慈孝家庭、2018年度首都最美家庭標(biāo)兵等榮譽稱號,康莊鎮(zhèn)政府的工作人員說,張玉華不僅被村里人夸,去年,她常年伺候“四叔”的事還讓她獲得了延慶區(qū)孝星的稱號。
張玉華的公婆去世早,獨居的四叔是丈夫唯一的親人。四叔身體結(jié)實時,她就隔三差五買水果蔬菜去看望老人,隨著四叔年齡越來越大,身體不如從前,這幾年,幾乎每年都要住上幾天醫(yī)院。四叔住院一個月,張玉華就每天去醫(yī)院送飯,病友都以為張玉華是老人的閨女。
“雖說是侄兒媳婦,在我心里早就把玉華當(dāng)成俺的親閨女啦?!比缃?,四叔也在老年餐桌吃飯,他說,這么多年無論大病小病,總是第一個想到張玉華,每次都是張玉華主動接送他。
提到付出,張玉華笑得很靦腆,她說做這些也挺開心的,“做買賣這么多年,生活好了,也希望老人能好一點,其實這房吧,租出去也能掙不少錢,但是給老人做食堂更加踏實不是?”
本文采寫/新京報記者 劉洋 實習(xí)生 張贏
編輯:周佳佳
關(guān)鍵詞:張玉華 老人 餐桌 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