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曝光式治理”值得推廣
深圳某路口,一個巨幅顯示屏格外引人注目:它播放的不是廣告或影片,而是路口闖紅燈行人的照片。這是深圳從2012年開始探索的一套現(xiàn)場執(zhí)法與科技應用相結合的常態(tài)長效治理機制,意在加強行人與非機動車闖紅燈的治理,“現(xiàn)在有了抓拍設備,闖紅燈就讓你‘露臉’,誰都要面子,闖紅燈的人自然就少了”。
“湊夠一撥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這種過馬路的方式是典型的交通不文明行為,危害嚴重。許多人知其不可而仍然為之,大概與“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有關,也說明對闖紅燈缺乏可操作的制度約束。《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定可以對行人作處罰,但只有很少城市出臺了具體的處罰標準,同時由于界定難、執(zhí)行難,被罰款的案例少之又少。這就導致各地交警部門在治理此類痼疾時,更傾向于另尋他法,如蘇州試點地面式人行信號燈,起到“刺眼”的提醒作用;南京試點聲音警示設備,在路邊設置喇叭發(fā)出剎車聲,等等。但總體來說,各地使用最普遍的方式還是“大屏幕曝光”,不獨深圳,重慶、濟南、宿遷等地都已試水。實踐證明,這一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深圳就依靠該模式將某路口闖紅燈每小時約150宗下降到了8宗。
大屏幕曝光成效顯著,但也受到了一些質(zhì)疑,代表性觀點認為,將公布照片和身份證號碼作為一種懲罰,很容易帶來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吹贸?,大家的隱私意識都在增強,這是件好事,但是話說回來,大凡那些采用“曝光式治理”的地方,一般都默認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方式,如果隱私的讓渡能換來安全與效率的提升,這一模式就是成立的,是有價值的。這在較為尊重隱私權的歐洲國家也不例外,例如巴黎就用廣告牌模擬剎車聲,然后拍下闖紅燈路人的“表情包”,放在屏幕上演示,也未見得有隱私權的爭議。況且,交警部門在相關執(zhí)法行為中已經(jīng)注意到這個問題,發(fā)布的照片一般都會對行人姓名及身份證號碼進行技術處理。
在很多同類領域,“曝光式治理”也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新價值的做法。典型者即是最高法曾經(jīng)牽頭制作“全國裁判文書網(wǎng)”,將幾乎所有的裁判文書數(shù)字化,可公開檢索與查閱;還搞了“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將老賴的信息公之于眾,并限制老賴高消費、乘坐高鐵與出境。去年,江蘇甚至將4名強奸性侵罪犯的個人信息通過司法機關的門戶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與微博等渠道向社會進行公開,內(nèi)容包括罪犯的姓名、身份證號、照片、年齡、性別與案由等事項。在這些事件中當然“暴露”了個人隱私,但是為著公共利益著想,“曝光式治理”仍然是一種妥善的方式。它的內(nèi)在邏輯是,世上所有的尊重、信任與機會都是掙得的,不是應得的,一個人不可能既想搭公共利益的便車,又想要絕對的個人隱私權,這是不成立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
日前,公安部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在全國開展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等違法行為治理,其中特別提出堅持現(xiàn)場執(zhí)法與科技應用相結合。個人認為,“曝光式治理”就是一種值得推廣的“硬思路”,可以達至立竿見影的效果。長期來看,還要將闖紅燈行為和個人信用掛鉤,在分期付款、貸款利率上作文章等??傊挥熊浻矁墒肿?,才能標本兼治,強力改變行人的交通習慣,建設好守法文明、安全有序的交通環(huán)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曝光式治理 闖紅燈 推廣 行人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