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孤獨成為一種力量
據報道,北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今年將開始加大騰退保護力度。這其中,便有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的紹興會館。這里,曾經見證了魯迅的孤獨歲月。
辦刊物失敗后,魯迅獨居北京,個人的不得志、國家前途的渺茫,給這個志向遠大的青年莫大的痛苦?!斑@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長大起來,如大毒蛇,纏住了我的靈魂了?!薄秴群啊ぷ孕颉防镞@個蛇的比喻,讓人對這位未來的大文豪曾經歷的孤獨,有著形象的感受。
步入新時代,當下的中國蒸蒸日上,氣象萬千。不過從年青人成長的心路歷程來看,說二三十歲的年齡是現代年輕人最孤獨的階段,也確有一些理。
呼朋引伴的少年時代已經成為過往,學生時代的宿舍生活也已經揮手告別。初入職場,尚未打開局面,壓力卻已經迅速襲來。父母難免會因為代際溝通的問題,難以完全理解自己。能夠給予情感陪伴的伴侶常常還不知身在何方……孤獨,正在成為很多年輕人難以繞過的境遇,成為成長中的一個必經階段。
然而,不必太擔心,這種孤獨,有可能成為一種生產力。
住在紹興會館的幾年時間,魯迅用“鈔古碑”三個字一筆帶過。而實際上,除了抄寫古碑,他還校訂古書,整理古籍,搜集金石、造像。或許是這些閃爍著古人光芒的物件可以讓他感到超越時間的陪伴,或許是一筆一畫的反復謄寫讓他更多地感受到精神的力量,“鈔古碑”這件事魯迅一做就是好幾年。
而在魯迅向錢玄同做了那個著名的鐵屋子比喻后,魯迅也從個人精神世界的鐵屋子里走出,以一篇《狂人日記》震驚中國。有人認為,魯迅在紹興會館的狀態(tài),便是醞釀著吶喊的沉默。至少,我們的確可以在《中國小說史略》,甚至在《故事新編》中,看到這長長的孤獨期的深厚烙印。孤獨期的探索,為日后的厚積薄發(fā)積累了深厚的能量。孤獨,被他化作了生產力。
孤獨,能給人反思與反省的契機,讓人更好地審視自己。古代的賢人主張“三省吾身”,或者身體力行堅持“日課”。這對于每日在現代機構和流水線之中忙碌的人來說,未免過于奢侈。而互聯網的通達,在讓世界變得觸手可及的同時,也讓真正意義上的獨處變得更加稀有,讓靜思內心變得更加困難。即便反思已經變得不再流行,但請不要輕易用廉價的娛樂和無效的社交打破難得的孤獨。
人生的孤獨期,往往也是對自我認識的飛越期。與人相處,難免相互遷就,再加上這樣那樣的社交規(guī)矩,往往并不能遵循自我,以至于連自己都看不清自己,失去了奮斗的方向。而孤獨,卻能夠讓人拋去了萬物,直達內心深處。正因為拋棄了萬物,反而能讓萬物了然于心。孟子說:“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币馑际钦f,萬物我都具備了。反躬自問誠實無欺,便是最大的快樂。叔本華曾很夸張地說:“人要么獨處,要么庸俗。”康德則在家鄉(xiāng)的小城研讀寫作到老,甚至未曾親眼見過高山與大海。但也許正是這種外人看來極端的孤獨,造就了學者們極致的思索。
孤獨是一種稀缺品,對大多數人來說,一生或許真的只有一次長期的孤獨。離開二十幾歲的時光,孤獨的青年人很快就陸續(xù)擁有新的角色,成為愛人、父母,或者某個團隊的領袖。充實、幸福、責任……或許讓人再也沒有長期孤獨的機會。
把握這樣年輕的孤獨,讓積淀與自省成為孤獨的基調。孤獨,或許就能成為驅動人生的力量。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孤獨 力量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