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法律不缺席,鬧婚不鬧心
近日,一段“婚禮現場公公強吻兒媳”的視頻被上傳到網絡,一時間,有關事件的各種揣測、辟謠,鬧得沸沸揚揚;另據媒體報道,一位新郎的好友婚禮現場鬧婚,造成新郎傷殘,近期被法院判賠9萬余元……
近年來,“走了樣”的低俗婚鬧有點多,日益引起社會關注。惡搞新人、肆意扮丑、拳腳相向,甚至在婚禮現場出現違法違規(guī)行為等等,本是適度增加熱鬧喜慶氛圍的傳統(tǒng)習俗,一下子變了味、跑了調。最后,熱鬧變成了胡鬧,鬧婚變成了鬧心。
從傳統(tǒng)民俗角度看,婚鬧作為婚禮儀式的組成部分,適當的活躍氣氛、調侃玩笑,能讓整個婚禮喜慶而浪漫、有趣而溫馨。但凡事過猶不及,一旦超了限度,過度出格,非但不能繼承好傳統(tǒng)習俗,反而破壞了基本的文明風尚,甚至引發(fā)民事侵權、刑事犯罪。
走了樣的婚鬧,表面上看,歸咎于傳統(tǒng)習俗,“結婚三天無大小”“婚姻越鬧越幸?!保@得理直氣壯,實際上是對傳統(tǒng)的曲解、對法律的漠視?;槎Y當天,來的都是客,親戚朋友更是不少,即便行為再出格,彼此也不好撕破臉皮,即便真的觸碰到了法律,參與者也多是事后受到道德譴責,不會被訴諸公堂,更談不上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婚鬧現場,別讓法律缺席。低俗婚鬧一旦違反法律、法規(guī),就不再是簡單的惡作劇,可以一笑了之。只有給鬧婚套上“法律”的緊箍,注入文明的現代理念,才能繼承好優(yōu)良傳統(tǒng)習俗。
法律不缺席,需要筑牢底線,讓違法者依法擔責。執(zhí)法部門要破除以“傳統(tǒng)習俗”看待婚鬧的慣性思維,執(zhí)法嚴起來,尤其對存在涉嫌違法犯罪的婚鬧行為,更應主動介入,追究當事人的相關責任。
司法機關要有更多的“以案釋法”。事實上,多數低俗婚鬧的追責都有法可循,比如婚禮上醉酒大鬧、滋事擾亂社會秩序的,可能受到行政處罰;比如將以“鬧洞房”等方式獲取的隱私向外傳播的,可能涉及侵犯他人隱私權。但很多人分不清“整人游戲”與違反法律之間的界限。因此,對婚鬧違法案例“以案釋法”,可以讓人們形成法律對行為后果的預判,形成文明守法的法治思維,勝過口號式的說教。
此外,政府部門還要有更多主動作為。一方面用道德倡導,比如在領取結婚證時向新婚夫婦發(fā)放文明倡議書,宣講不文明鬧婚行為的影響和危害;一方面用法律監(jiān)管,必要時出臺相應的制度規(guī)范,約束出格的婚鬧行為,打下社會公序良俗的法治根基。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法律 婚鬧 鬧婚 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