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環(huán)保部:"大氣十條"目標能實現(xiàn) 秋冬重污染正破解
原標題:環(huán)保部:“大氣十條”空氣改善目標能實現(xiàn)
新京報訊 還有三天,《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將收官。環(huán)保部昨日召開例行發(fā)布會,環(huán)保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介紹,專家們分析認為,“大氣十條”提出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能夠實現(xiàn)。另外,目前秋冬季大氣重污染頻發(fā)的難題正在順利破解。
前11月京津冀PM2.5下降38.2%
2013年國務院印發(fā)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是大氣污染防治歷史進程中里程碑式的文件,不僅總結了過去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進展和問題,也研究提出了解決新時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措施。
“大氣十條”里面確定的大氣質量改善目標主要有: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下降10%,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qū)域細顆粒物(PM2.5)濃度分別下降25%、20%、15%。還有大家很關注的一個數(shù)字:到2017年,北京市PM2.5濃度達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
劉友賓介紹,2017年1月-11月,全國PM10比2013年同期下降21.5%,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PM2.5分別下降38.2%、31.7%、25.6%,其中北京市PM2.5濃度接近60微克/立方米。
“再過三天, 大氣十條 就要收官了,我和大家一樣充滿期待。專家們分析認為, 大氣十條 提出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能夠實現(xiàn)。”劉友賓說。
將評估“大氣十條”實施情況
劉友賓表示,雖然“大氣十條”目標能實現(xiàn),并不會因此而沾沾自喜。
他認為,大氣污染防治的路還很長,目前取得的成績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差距,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部分地區(qū)、部分時段環(huán)境空氣質量超標問題仍然突出;區(qū)域進展不平衡,部分省份工作相對滯后;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重化工為主的產(chǎn)業(yè)結構、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尚未轉變,污染物排放量大。
他介紹,下一步,將繼續(xù)認真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全力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第一仗。委托中國工程院對《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進行終期評估,總結經(jīng)驗,找準不足,提出對策。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第二階段指導性文件研究工作,明確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秋冬季重污染難題正在破解
今年9月,環(huán)保部正式啟動了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攻關項目,這是用總理基金成立的項目。目前,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的4個專題、28個子課題已經(jīng)全部啟動。
劉友賓昨日介紹,專家分析認為,燃煤、機動車、工業(yè)生產(chǎn)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秋冬季PM2.5重污染的主要來源。其中,燃煤排放是冬季首要來源,對重污染期間PM2.5的貢獻可高達50%左右。今年入秋以來幾次重污染過程,硫酸鹽在北京市PM2.5中的占比降至約10%甚至更低,表明火電行業(yè)超低排放改造、散煤和“散亂污”企業(yè)整治已取得成效。同時發(fā)現(xiàn),硝酸鹽在北京市PM2.5中的占比高達30%以上,表明機動車等排放的氮氧化物對硝酸鹽的貢獻凸顯,需進一步加強管控。
專家們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秋冬季PM2.5爆發(fā)式增長成因可概括為本地積累、區(qū)域傳輸和二次轉化3種類型。在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段三種類型貢獻比例不同,相互混合。專家認為,北京市秋冬季PM2.5爆發(fā)式增長往往是以上3種污染類型的疊加。
劉友賓表示,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一直以來是一塊“硬骨頭”,目前秋冬季大氣重污染頻發(fā)的難題正在順利破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1月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啟動了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由于各地及時落實減排措施,聯(lián)合行動,精準應對,大大降低了重污染過程的影響,主要污染物減排比例在20%左右,成為今年重污染天氣應對的典型案例。
編輯:曾珂
關鍵詞:"大氣十條"目標能實現(xiàn) 秋冬重污染正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