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2017兩岸“心紀錄”:我們在一起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題:2017兩岸“心紀錄”:我們在一起
新華社記者 趙博
“我們隔著迢遙的山河,去看望祖國的土地,你用你的足跡,我用我游子的鄉(xiāng)愁……”這是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70年代的校園民歌《少年中國》,曾在30年前臺灣民間爭取回大陸探親權益的集會上被唱響,為一群少小離家的白發(fā)老兵喊出“我要回家”的心聲。
2017年冬,歌曲原唱者楊祖珺懷抱吉他,走上兩岸開放交流30周年紀念晚會的舞臺,再次自彈自唱起這首動人的歌謠。她的歌聲里有歲月滄桑寫就的悲情,更有世事變幻不改初心的堅定。
恰如那“白了少年頭”的歸鄉(xiāng)路,亦似穿越風雨吟唱不息的歌詠,無論臺海上空籠罩怎樣的政治氣壓,一灣淺淺海峽始終隔不斷“兩岸一家親”,擋不住兩岸民間交流與社會融合的前行腳步。在愈走愈近的心靈契合之路上,兩岸同胞走過了不平凡的2017。
翻開時光畫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熱鬧歡騰的民俗節(jié)慶場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保玻埃保纺瓿?,文化部主辦“歡樂春節(jié)”品牌活動第五次走進寶島。北京文化廟會、“樂山樂水·樂享河北”兩岸春節(jié)民俗廟會、“美麗廣西·情牽寶島”民俗巡游、上海文化藝術團臺灣巡演等11項活動輪番亮相,臺北、臺中、花蓮、高雄……處處洋溢著兩岸同胞共慶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歡聲笑語。
文化部港澳臺辦主任謝金英介紹說,“歡樂春節(jié)”在臺灣影響日益擴大,已覆蓋島內超過三分之一縣市及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口,成為臺灣民眾歡度春節(jié)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和共話兩岸血脈親情的重要載體。
中秋月明“點亮”了又一場兩岸民俗盛會。在風光旖旎的江南水鄉(xiāng),120多組彩燈圍繞“昆山印象”“寶島風情”“周莊故事”“祈福中華”四大主題繽紛亮相,以并蒂蓮花、海上滿月等造型描畫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
看花燈、品小吃、聽大戲……“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臺灣氣息,非常開心。”攜妻兒從無錫專程趕來周莊賞燈的臺商陳文斌說。臺灣義工黃靜渝則告訴記者:“這些活動豐富了‘精神家園’內涵,增強了臺商臺胞的歸屬感?!?/p>
2017年的時光影集里,受益于大陸新出臺便利政策措施的臺胞們的笑臉分外動人。
在大陸就業(yè)的臺灣居民將享有住房公積金繳存和使用權利;在大陸居住、就業(yè)和就學的臺灣居民可參加社會保險;銀行業(yè)改進臺胞小額信用卡服務;符合條件的大陸高校臺灣應屆畢業(yè)生將獲發(fā)《就業(yè)協議書》和報到證;在大陸就讀的臺灣學生可享受單筆最高3萬元人民幣的專項獎學金……
今年以來,大陸各部門相繼出臺20多項政策措施,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生活提供便利,贏得臺胞一致“點贊”。
“5年前,我在北京跑了20多家銀行,想辦一張信用卡都很難。今年6月8日,我在網上申請工行信用卡,幾天就審核通過了?!痹诘诰艑煤{論壇上,臺灣中華青年發(fā)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開心地展示著手機里“審核通過”的短信。
海峽論壇是參與機構最多、活動規(guī)模最大、涉及范圍最廣的兩岸民間交流盛會。在臺灣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遭遇嚴重沖擊之時,8000余名臺灣各界人士應邀赴會,暢敘“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fā)展”?!皟砂痘鶎用癖姷母惺苁亲钪匾?,兩岸民間交流只能加溫、不能冷卻?!迸_灣花蓮縣縣長傅崐萁說。
文化認同是心靈契合的根基,也繪就了2017年兩岸日記里的璀璨“亮色”。
這一年,兩岸藝術機構聯手“走出去”傳為佳話。8月,“一花一世界——當代中國琉璃藝術展”綻放曼谷;10月,“海上絲路——東方生活美學展”驚艷馬耳他。從琉璃精品到茶道、香道與古琴展演,展會集結兩岸文人雅士,盡顯中華文化之美。
“兩岸沒有二分法,中華民族的文化只有一個。不管臺北還是上海,我們追求的都是傳承五千年的中華文化?!迸_灣琉璃工房創(chuàng)辦人張毅說。
金秋時節(jié),“守望精神家園——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如約蒞臨臺灣佛光山。以少數民族風情著稱的貴州成為今年此項活動的主角,燦若云霞的苗族服飾、宛如天籟的侗族大歌、巧奪天工的銀器技藝……臺灣同胞大飽眼福,再次深切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與燦爛。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說:“我們傳承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也連接了兩岸一家親的和諧發(fā)展?!?/p>
參訪團還到臺東“走村串寨”,與卑南、排灣部落深度交流,分享傳承非遺的心得。熱情好客與熱愛歌唱的天性,讓兩岸少數民族朋友一見如故。
3個月后,卑南部落出身的臺灣知名音樂人胡德夫來到北京,一頭白發(fā)、一襲紅衣,借《時光洄游》為題將創(chuàng)作生涯娓娓道來。談及近30年前的首次“登陸”和此后不斷往返兩岸,他說:“交流為兩岸搭起溝通的大橋,兩岸同胞可以在橋上互相寒暄、彼此擁抱?!?/p>
“我們每個人,尤其文藝工作者,都是一個螺絲釘。”67歲的胡德夫眼神堅定,“橋板上的螺絲釘都已經釘下去了,再想要拿起來就很難了。”(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2017兩岸“心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