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文藝作品有意思更要有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要繁榮文藝創(chuàng)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tǒng)一,加強現實題材創(chuàng)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這一重要論述,突出強調了精神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的內涵要求和藝術追求,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意義。
近年來,文藝園地百花齊放,碩果累累。但不可否認,“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依然存在。這突出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有意義沒意思”。這種作品沒有精細加工、缺乏藝術魅力,愣是把有意義的東西弄得沒意思,就像白開水泡米飯,讓人沒有食欲、難以下咽。另一種是“有意思沒意義”。此類創(chuàng)作沒內涵、缺生活,硬是東拉西扯、胡編亂造,靠標新立異來吸引人注意,靠花里胡哨來博人一笑,好像棉花糖,看起來很大很美,嚼起來沒什么味道,吃下去沒什么營養(yǎng)。更有甚者,有些作品為片面追求銷售量、收視率和點擊率,搜奇獵艷、虛無穿越、媚俗搞怪、低級趣味?!翱雌饋碛幸馑迹肫饋頉]意義”,是很多人對此類作品的普遍感受。從近年來的創(chuàng)作實踐看,后一種情況更加突出。
其實,“有意義”體現于思想和價值,屬于內容的范疇;“有意思”則體現于技藝和手法,屬于形式的范疇。歷覽古今,任何一部偉大的文藝作品都是內容與形式、思想性與藝術性觀賞性的有機統(tǒng)一。文藝創(chuàng)作要成就精品,登上高峰,就必須將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融為一體,既要“有意思”更要“有意義”。
“有意思”即有趣味,容易抓住人,理應更好地展現意義;“有意義”即有內涵,能給人以啟迪,自然應該表現得更有意思,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成大作如烹小鮮。一部上乘之作,恰如一道好菜,看起來賞心悅目,讓人欲罷不能;品起來津津有味,有益身心健康。
一部優(yōu)秀作品,有意義更有意思,就可以更好地寓教于樂、以文化人,更好地啟迪心智、溫潤心靈。如果文藝創(chuàng)作為意思而意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最終的結果必然沒有意思;同樣,如果作品唯意義而意義,難免空洞說教,味同嚼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沒有意義。只有意義沒有意思,難以贏得群眾“口碑”;只有意思沒有意義,難以矗立藝術“豐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對文藝來講,思想和價值觀念是靈魂,一切表現形式都是表達一定思想和價值觀念的載體。離開了一定思想和價值觀念,再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也是蒼白無力的。”
需要強調的是,意義決定著思想穿透力和感染力,決定著作品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戰(zhàn)狼2》讓愛國情懷在國人胸中澎湃,《亮劍》讓敢于戰(zhàn)斗、勇于擔當的精神深入人心,《潛伏》讓觀眾重溫信仰的力量,《士兵突擊》讓“不拋棄、不放棄”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座右銘。所以,有意義的作品,必然是能夠傳遞先進理念、深刻思想、正確價值和高尚精神的作品,也是最能給人刻下心靈印記的作品。這就需要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指針,著力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著力抒發(fā)情志理、弘揚真善美,著力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著力彰顯真情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真正給人以向上向善的力量。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边M入新時代,為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文藝作品既要打造好看的“皮囊”,做到有意思;更要鑄就有趣的“靈魂”,做到有意義。以傳世之心打造傳世之作,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思想 謳歌 作品 文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