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保護個人隱私,政府應作出示范
近日,多地政府官網頻現(xiàn)個人信息等隱私泄露的情況,諸如個人電話號碼、住址、身份證號等信息,被主動“公示”于政務網站上,并可任意下載獲取,引發(fā)人們關注。正如一名網友所說:“信息公開竟成了隱私公開,實在是不應該?!?/p>
隨著社會生活的日益多元復雜,行政權力更多地向私人領域滲透擴張,公民可通過提供和讓渡更多的個人信息給政府,以獲取更全面完備的政務服務。政府為了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需要進一步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政府信息公開的本質,是將部分個人私權利讓渡于公權力的一種“平衡兼顧”。但這樣的讓渡也預設了一個前提:既要通過信息公開保障公民權利,也要防范信息公開導致隱私泄露而產生一系列問題。
事實上,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早已明確了政府信息公開中“保護個人隱私”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十四條規(guī)定:行政機關不得公開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經權利人同意公開或者行政機關認為不公開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涉及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開。根據這一規(guī)定,在信息公開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守“誰公開誰審查、誰審查誰負責”和“先審查后公開”的原則,對涉及個人隱私的信息進行預先審查。
然而,法律已明確了相關原則,且規(guī)范了信息公開的具體流程,為什么還會發(fā)生個人隱私信息泄露事件?問題的關鍵,在于應該進行的審查并未得到嚴格執(zhí)行。而且,當個人隱私信息被“曬出來”的錯誤發(fā)生后,仍無人對此亡羊補牢、進行及時的自我糾錯。
更重要的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并未樹立起個人隱私保護意識,對個人隱私信息的界定和重要性的認知還很模糊,導致在工作中不自覺地泄露個人隱私。其實,政府工作人員若能換位思考,像保護自身隱私安全一樣保護每一位公民的個人隱私安全,此類事件發(fā)生的概率也許就會大大降低。
從網絡安全法提出個人隱私保護的原則和要求,到“兩高”司法解釋明確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從對網絡服務商的隱私條款進行評審,再到網絡用戶實名制的全面推行……一個尋求多方參與、強調規(guī)范治理的個人隱私保護體系日漸完善。
在這個體系中,政府作為治理規(guī)則的制定者、個人隱私保護理念的倡導者、懲治侵犯個人隱私違法犯罪的執(zhí)法者,不僅應身體力行,嚴格執(zhí)行個人隱私保護的規(guī)章制度,更應以身作則,在保護個人隱私上率先垂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信息 政府 保護 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