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文物保護不能總是“秋后算賬”
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通告稱,日前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安邊鎮(zhèn)惠樓長城遺址遭當?shù)卮迕衿茐?。當?shù)赜嘘P(guān)部門在確認情況后責令當事人停止施工并恢復長城遺址周邊原地貌,對當事人作出行政罰款人民幣5萬元及警告的行政處罰。經(jīng)執(zhí)法人員現(xiàn)場檢查,目前已基本恢復明長城遺址周邊地貌。該長城遺址今年4月剛剛被陜西省政府列入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長城保護名單。(9月5日《北京青年報》)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是世界上保存文物最多的國家之一,保護文物對于促進社會主義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shè)有著重大意義。在法治中國語境下,對于文物保護可謂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齊全,但毀壞文物古跡之事仍是層出不窮,小到清華北大古文物被刻字,大到被列入文物重點保護的整座古村落被開發(fā)商破壞。
文物是不可再生資源,它是人類研究歷史的最好依據(jù)。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研究文物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演變,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團結(jié)和提高凝聚力。往大了說,保護文物可以促進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促進兩國之間文化的友好發(fā)展。如果不加以保護,我國將由世界上保存文物最多的國家之一淪為破壞文物最多的國家之一。
此次遺址被破壞的位置是在惠樓長城遺址的北側(cè),一處土墻下面的黃土被挖走了,事發(fā)現(xiàn)場留下一道道鏟車鏟過的痕跡。沿著長城遺址兩側(cè),運輸車輛的車輪軌跡清晰可見,其中一段道路從長城遺址橫穿而過。
如此大膽在長城遺址取土的是何人?如果真正只是村民,那么是不是當?shù)匚奈镏鞴懿块T缺乏應有的宣傳和保護措施?村民壓根就不知道這條長城的歷史價值,更不知道在其附近取土是違法行為?如此看來,保護好類似于散落在民間、地頭如惠樓長城遺址的文物,既需財政出錢、制度出力,更需要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的功夫,需要各個部門形成合力。
對破壞文物者進行事后嚴肅追責,固然能夠?qū)δ切┬拇娲跣闹狡鸬揭欢ǖ恼饝刈饔?,但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歷史資料,一旦遭遇破壞,花再大代價也只能是依葫蘆畫瓢,失去原有文物的歷史風貌和精髓。而缺乏事前主動作為、防范的措施和力量,依靠事后“殺雞儆猴”式的嚴厲執(zhí)法來保護文物,恐怕難免會讓民眾誤認為對于文物保護的嚴律,僅僅是政府部門用來高額收費的借口。
因此,對于文物這種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需要所在地政府具備統(tǒng)籌意識,一方面對于文物的保護不能只捏“軟柿子”,不能只打擊個人破壞文物行為,而要敢于向任何破壞文物的單位、企業(yè)開刀。在公共治理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創(chuàng)新思路、發(fā)揮合力,才能真正保護文物周全。另一方面,無論是執(zhí)法也好、維護也擺,不能罰款時讓人心驚肉跳,而出錢維護文物時卻各種理由一大堆,甚至聳肩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文物 保護 長城 遺址